延安地区侵蚀作用导致的黄土滑坡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t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侵蚀作用诱发的黄土滑坡是黄土高原区域内一种主要的滑坡类型,对其形成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对该类滑坡的防治具有实际意义。对陕北地区滑坡的调查发现,多数大型老滑坡和古滑坡的剪出口位于不同高度的河流阶地上,小型黄土滑坡多发生于“V”型冲沟两侧,显示出阶地与滑坡形成有内在联系。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隆升的结果,地壳抬升与稳定控制着河流的侵蚀特点和阶地上黄土的沉积厚度,古滑坡和老滑坡都是河流侵蚀所致。因此,侵蚀特点决定了滑坡发育的类型及规律:构造稳定期,河流侧蚀,沉积于河床两侧阶地上的黄土因坡脚被强烈侵蚀,大型滑坡集中发育;构造抬升期,河流和沟谷下切,断面呈“V”型,两侧斜坡处于临界状态,小型黄土滑坡集中发育。黄土高原的间歇性抬升,在陕北形成多级阶地的同时,大型滑坡与小型黄土滑坡的集中发育时期会交替出现。按侵蚀类型将延安地区的滑坡分为:冲沟诱发的小型黄土滑坡,河流侵蚀诱发的大型黄土滑坡以及溯源侵蚀诱发的高位黄土滑坡。本文分别以陕西洛川县的洛川加油站滑坡、陕西耀州区的庵里滑坡和陕西黄陵县的的印台山滑坡为例,对延安地区侵蚀诱发黄土滑坡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建立了滑坡发育不同阶段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模拟了应力场和位移场,计算了各模型沿滑面的正应力、剪应力、抗剪强度和斜坡的稳定系数。结果显示,随着侵蚀的不断加深,滑动面上的剪应力增大,抗剪强度减小,导致斜坡的整体稳定性降低至最终破坏。因此,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小的应变在饱和黄土中会产生显著的超孔隙水压力,基岩面上饱和带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加剧了该类滑坡的发生。比较滑面上的剪应力和抗剪强度发现:黄土-基岩滑坡破坏从坡脚开始,向后逐步扩展,表明该类滑坡具有显著的牵引式破坏特点;冲沟两侧的黄土斜坡由于坡脚受到侵蚀,沿卸荷裂隙逐渐形成贯通滑面,破坏时具有错落式的特点。本文将K. Sassa在环剪实验中提出的似摩擦强度概念用到三轴实验中评价原状黄土的力学性质,成功地解释了滑坡在破坏前的变形过程中饱水滑带土强度骤降的现象,为研究该类黄土滑坡的破坏机理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认识。
其他文献
直接紧固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紧固技术之一,它是指通过火药、瓦斯气体爆炸或者其它方式作为动力直接将射钉钉入混凝土、钢铁、砖砌体、石材等硬质基体的一套技术。直接
早期古大陆的重建、早期大陆地壳的性质和演化已成为现代地球科学的重要前沿课程之一(范志伟,2013)。而乌拉山岩群处于地壳发展早期高级变质地区,其特征和成因的研究对查明该
学位
人们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相机、MP3等),无一例外都需要充电。传统的充电方式采用引线充电,通常一个电子产品配备一个充电器,使得每个家庭有多个充电器堆积;同时,引线
本文通过对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合成装置——差动轮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从差动轮系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两个方面出发,系统地验证了差动轮系稳态特性理论的正确性;从能量的角度建立了差动轮系动力学方程并提出了求解办法,与试验结合,得到了系统在能量变换过程中的瞬态变化情况。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与试验支持。首先对差动轮系稳态特性理论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理论研究,并通过差动轮系试验,对差动轮系稳态特性基础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注塑领域以及产品可靠性检测等领域的深入应用,产品的研发周期以及成本都随之降低。电钻外壳作为重要组件之一,主要利用注塑成型工艺将工程塑料加工而成,其
随钻测量是在钻井的过程中,测量所钻穿地层的地质和岩石物理参数,主要有电阻率、放射性、声波及核磁等。鉴于钻井特殊条件的限制,井底与地面之间随钻测量信号的传输难以通过
随着化石燃料能源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以及化石燃料能源本身的逐渐枯竭,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用于替代化石燃料能源。风能作为一种很早就被人们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