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息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面对这种形势,教育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挑战;如何把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内容。2002年,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全面铺开,新课程理念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来考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了更好的优化教学,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实现学科整合,就必须优化和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质量,本文在介绍国内外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阐释了新课标环境下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和评价的含义和意义,详细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评价自身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传播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探索了小学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多样化(特色新环境下的道德评价),并对上述模式和评价方法的优势和实施原则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