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被排斥——城市农民工社会排斥发生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00233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加速转型期,农民工群体就是这一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他们却成为城市社会中被排斥的一群。经济上遭受到劳动力市场和住房市场的排斥;政治上的排斥主要体现在各种组织中的缺位和政治决策中的“失语”;社会保障上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在之外,各种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文化上被排斥在城市主流文化外;社会关系上被排斥在城市居民的社会关系网之外等等。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转型社会中的突出问题,对农民工自身以及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各种不良影响,因此对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基于此,笔者以城市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排斥的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在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影响下,转型加速期中国社会出现的特殊弱势群体——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何以被社会排斥,深入探究农民工被排斥的各种原因以及这些原因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政策层面提出消除农民工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的策略。  根据研究问题提出了总的研究假设:中国转型加速期城市农民工之所以在国家、市场和社会场域中遭受全面的社会排斥是各种制度与非制度原因导致的。围绕总假设提出了三个分假设:嵌入性,农民工社会排斥嵌入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宏大背景中;多维性,农民工在城市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联性,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因素与城市社会各个场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形成机制。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围绕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对本文的核心概念城市农民工、社会排斥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研究的分析框架和基本结构。分析框架主要是将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嵌入到中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背景中加以分析,从社会排斥理论出发,在国家、市场和社会构成的福利三角框架中研究农民工何以遭受社会排斥;通过分析农民工遭受社会排斥的各种原因以及原因间的逻辑关系,尝试建构福利三角框架中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形成机制。  在此框架中对城市农民工何以被排斥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  一中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农民工社会排斥发生的宏观背景原因。  二农民工在国家、市场和社会场域中因各种原因遭受社会排斥。  在国家场域中农民工社会排斥集中体现在政治排斥和社会保障排斥两个维度上。由于二元户籍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二元管理制度、二元政治参与制度导致农民工政治排斥;由于二元户籍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二元分配制度以及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导致农民工社会保障排斥。  在市场场域中,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户籍区隔、二元就业政策、二元用工制度以及二元住房制度导致城市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和住房市场中遭受社会排斥。  在社会场域中农民工在文化、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维度上遭受社会排斥。文化排斥主要源于农民工的污名化和“妖魔化”以及城市主流文化对农民工亚文化的排斥;社会关系排斥主要源于城市居民的被剥夺感、城乡居民交往资本的悬殊以及农民工社会关系内卷化;社区组织对农民工群体社区身份的不认同以及民间组织长期以来形成的支持惯习导致农民工在社会组织中被排斥。  三通过对福利三角框架内城市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原因从制度与非制度层面加以分类,指出农民工之所以遭受社会排斥既有制度原因也有非制度原因,深入剖析了制度与非制度原因是如何对农民工加以排斥的以及二者在农民工排斥过程中的内在关系,建构了福利三角框架中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形成机制模型。  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第一,农民工社会排斥一方面源于人为的制度性建构;另一方面源于非制度性原因。第二,制度性因素与非制度性因素内部以及二者之间在农民工社会排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传递、相互累加的,诸多因素形成的强大合力不断对农民工施以排斥。制度与非制度因素发挥的作用并非整齐划一的,制度性因素属于表层原因,其中二元户籍制度是农民工社会排斥的根本性原因,围绕户籍制度建立的二元社会政策体系,包括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等属于具体原因;非制度性因素属于深层原因,主要包括主流社会对农民工的污名化和妖魔化、城市主流文化的排斥、城市居民的偏见歧视、农民工的自卑认命、社区组织对农民工的不认同以及民问组织长期以来形成的支持惯习等。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制度与非制度性因素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农民工社会排斥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以及二元社会政策体系的改革、城乡居民交流的加强以及农民工维权意识的觉醒等都削弱了制度与非制度性因素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但制度与非制度的变迁是个长期的过程,消除其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同样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最后针对农民工社会排斥发生的原因,根据社会政策具有消除社会排斥的功能,从社会政策层面提出了消除农民工社会排斥的对策,通过赋权等融入机制的建立使农民工群体充分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增强在城市社会中的竞争力,逐渐改变被排斥的状态,最终融入城市社会。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利用媒体公开述职打破了层级制、采用了扁平化的沟通方式    毋庸置疑,干部公开述职具有广泛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有助于密切干群关系。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离不开切实的民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群众了解政府和各级干部工作、实行监督的“主渠道”,但是,人大代表毕竟有限,“代表”也不能变为“代替”。人民群众仅仅通过自己的代表了解政府和干部工作情况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其它形式作为补充。何况,我国人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生活工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深受我国人们的关注.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
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实行高校收费制度以来,高校贫困生问题
2007年1月12日,“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于闸北区浙江北路118号胜利落成,标志着“红色闸北”有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展示平台,在上海又增添了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是组建安全高效数字电网的关键内容,有助于变电站规模扩展与新功能增加,有益于信息平台共享统一、测量精度提高,有利于安装更加快捷、可靠.本文通过分析数字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及广东的部分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因此,壮族的族群认同研究是我国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借鉴和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举全台之力投入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快速反应、及时行动,把握导
目的了解三类高危人群的基线情况,为制定中盖项目策略和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按照UNAIDS/WHO/FHI有关指南的方法,进行三类高危人群的规模估计、艾滋病相关行为学调查、血清学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