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推动力量,这已经被三大主流理论所论证,包括人力资本理论、“赶超”和“趋同”模型、以及教育与技术变化的交互作用理论。反过来,经济增长无论在宏观水平上还是微观水平上,又能够支撑着教育发展,并对教育提出更高的需求和要求。随着理论的进展,经济学家已认识到,教育经济领域研究的最大问题是实证研究。目前,教育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大多是单纯利用回归分析检验某种增长理论,很少给出一个模型从结构上、时间上分析人力资本生产与经济长期发展的关系。
投入产出技术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Leontief于1936年提出的用于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自从斯通将投入产出技术应用到包括健康、教育和人口的劳动力问题处理体系后,许多经济学家纷纷建立了各种教育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用于研究人力资本生产规律,并将其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研究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个新颖的多年时滞教育.经济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研究人力资本培养和经济发展之间在总量、结构和时间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并且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从结构上分析研究教育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本文主要包括两部分研究工作。第一、研究新颖的多年时滞教育-经济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人力资本的时滞比固定资本时滞更长、更重要,而且人力资本生产易受人口出生率等外生因素的影响。前人的教育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没有考虑人力资本的多年时滞、教育部门产出的不平衡增长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多年时滞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教育与经济系统中的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多年生产(教育)时滞和投资时滞,而且还在教育产出处于扩张和收缩时都能得到正的产出解,并将之应用于计算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规模、人力资本需求和教育经费投入。第二、建立了一个包括基于Lucas的内生增长理论的计量经济模型和投入产出分析在内的两阶段模型,全面测度教育对经济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本文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创新有四个方面:
第一,提出和建立了新颖的多年时滞教育-经济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本文提出的易于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的多年时滞教育-经济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特点表现在:首先,综合考虑了以及区分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多年生产(教育)时滞和投资时滞。能够能更全面地反映舒尔茨和Arrow的有关人力资本积累的理论表述。其次,模型全面反映了教育经济系统内表现在价值量和实物量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时间轴上的动态分布的投入产出平衡关系。其三,推导了多年时滞教育投入产出模型的广义动态逆,使该模型很容易用于实际规划。
第二,提出全面反映资本占有品损耗补偿的多年时滞教育经济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它反映了各个时期固定资本、存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的占用,并与其新增量以数量联结起来。
第三,提出了考虑闲置资本的多年时滞教育.经济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给出了前向法和后向法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当教育部门产出不在平衡增长轨迹上时的模型求解问题。
第四,提出了一利,基于Lucas的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内核上,结合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投入产出方法的两阶段模型。它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上全面测度教育对经济的贡献。
本文在应用研究方面的主要创新有四个方面:
第一,实际编制了2000年和2002年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综合反映了教育经济的动态投入产出占用关系。其主要特点是:(1)把经济系统分为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2)突出区别大众化高等教育和研究型高等教育。(3)对教育部门从经费和和学生两方面加以反映,整个体系包括费用流量、学生流量和占用部分。(4)以费用流量和学生流量在时间轴上的投入和需求组合来反映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之间的动态联系。(5)总投入和总产出在动态上相等。(6)固定资本形成与人力资本形成都以矩阵形式体现,占用部分的人力资本占用与人力资本形成对应,也是矩阵形式。(7)形式简洁。
第二,模型采用阶变法处理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非线性系数,即将斯通发展的RAS法与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结合起来修改结构系数,这种方法能使教育规划更加准确。
第三,利用2000年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表,应用多年时滞投入占用产出模型,计算了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各种程度的教育规模、人力资本需求、教育经费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通过对比人力资本供求缺口,发现高级人才,尤其是结构上的短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第四,在Lucas的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内核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科学测度了教育对经济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