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来说,课堂是目的语输入的主要渠道,在中国更是这种情况。作为语言学习的外部条件,课堂上的教师话语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语言学习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课堂语言在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都显得至关重要。其数量和质量在学生的语言习得尤其是口语能力的提高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这已经得到二语学习研究者的重视,但国内仅有的实证研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小学、中学或者大学非英语专业课堂上的教师话语,而很少有学者研究大学英语专业课堂语境中的教师话语。鉴于这些,本研究旨在着重考察中国高校中英语专业课堂上教师话语的输入特征,或叫做语言学特征。为了方便数据分析,本研究从七个维度来分析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课堂话语,即话语量(教师学生话语之比),目的语和母语的使用比例(中英文之比),语速,词汇量,句法特征(包括句子长度和从句数),整体话语修饰(即自我重复)以及简化语和详尽阐述。本文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4位大学二年级专业英语的综合英语课教师和他们的207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课堂录音和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来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录音中的教师话语,同时对比问卷的结果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效度。研究得出如下结果:教师占用了大部分课堂话语时间,很少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从而课堂多以教师占主导地位;总的来说,作为目的语英语是教师的主要授课工具,占了教师课堂话语的超过三分之二;教师的语速相对较快,平均每分钟154个单词;词汇量偏小(type-token比率是0.16);而句法特征表现为教师倾向于使用长句(平均句长为10.12个单词),从句较多,句法复杂程度较高;自我重复作为话语修饰的频率较高;教师常使用简化的语言而较少详尽的阐释。这些特征中很多表现出英语专业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特性,这是本论文的主要发现。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教师语言特征与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紧密相关。总体而言,语言保证了基本的可理解性和句法复杂性,这符合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但同时有些结果也不十分令人满意,较快的语速、偏小的词汇量以及较频繁的自我重复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目的语输入的质量。以上研究结果对教学尤其是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对课堂话语有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更加关注教师语言,从而改进、优化自己的课堂语言以便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创造最佳的语言环境。本研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比如,减少教师话语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讲话的机会;教师应该努力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并拓展课本以外的话题作为课堂讨论对象,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准确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从而调整自己的课堂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