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排球运动快速发展,尤其表现在进攻向着高度高、力量大、速度快、攻点多的立体化纵深方向快速发展,进攻的突飞猛进就给防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将排球防守做为一个系统,将这一系统分为拦网队员的防守和非拦网队员防守两个子系统,并运用时空耗散结构理论来分析和探索这一系统有效自组织的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录像观察与技术统计法、数理统计分析法、软件模拟法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进行分析,得出排球防守的时空耗散结构理论框架及其特征、前时空结构和后时空结构的组成及主要时空因素、得到排球防守时空耗散结构的四个组合层次及其与防守效果的联系、分析得出决定排球接扣球防守系统发展的熵、以对3号位进攻的防守为例探索了防守有效自组织的途径、最后总结得出排球防守时空耗散结构的表现形式并提出建议。结论如下:1排球防守时空耗散结构是指在排球防守方的拦网与非拦网队员防守中具有自组织功能的个体之间根据比赛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所采取的一系列互动和协作的行为。2根据时空观与耗散结构理论的知识,结合排球防守特征,利用归纳,类比等逻辑分析法,初步形成排球防守的时空耗散结构理论框架。将排球防守做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分为拦网队员和非拦网队员两个子系统,两个子系统分别由前空间结构和后空间结构构成。前、后空间结构中的各个因素有机竞争、自组织,决定着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一框架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动态性,有序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3排球防守技战术中的熵是指排球防守系统的战术组织和运用,防守时机的把握,技术发挥程度等,在相对封闭的自组织过程中,总是呈现出有效能量的逐渐减少,而无效能量不断增加,使防守效率递减的一个不可逆过程。4面对3号位绝对速度优势的扣球,除了采用常规的双人或3人拦网下的防守战术,还可以站在时空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上尝试坚决采用单人拦网下的防守战术,以增加后排防守的人数,使每位非拦网队员的防守空间相对缩小,从而赢得空间上的优势,实现前后空间的互换与互补,或许可以增加防守的成功率。5为得到较好的防守效果,拦网队员应对来球判断准确、反应敏捷、动作迅速、技术熟练、衔接紧凑、封堵得当。非拦网队员在球速快、距离近的情况下,要在扣球出手之前就判断球的落点,既要在得到拦网队员的信息后立刻向合理防守位置移动,也要对进攻意图有所判断,才能达到与拦网队员的前空间结构的有效自组织。6对3号位进攻的防守应多采取单人拦网或双人拦网的拦网阵型,一方面可以使拦网战术的组织速度加快,积极地形成有效拦网战术,另一方面,即便漏防,参与非拦网防守的队员的防守面积也小于三人拦网时的面积,这样从两个方面都保证了前空间结构与后空间结构的互换与统一,更有利于系统稳定。7排球防守时空耗散结构的表现形式为:同样的防守位置,更短的移动时间;缩小防守空间,提高防守效果;拦防配合的整体性;前后时空的互换与统一。8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应将拦网与非拦网队员的防守作为一个整体,在设计防守技战术的时候注重拦网队员与非拦网队员战术运用的统一协调发展。9在训练中对具有空间优势的各种因素加强训练,如重视拦网与非拦网队员的预判能力、提高其移动速度、针对不同位置、不同特点的进攻采取不同的防守站位等,以便达成各个时空因素的高效自组织。10防守是有效的反击的基础,在抓好防守的同时要注意“攻防链”的完整性,积极组织进攻,重视攻防的转换与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