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区内蒙古畜牧业经过了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如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市场风险大。各专业组织属于简单、松散的经营组织,没有任何保障,畜牧业投入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基础薄弱,存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风险。牧户的收入来源单一,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收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一部分,通过实地调研,采用调研数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牧民畜牧业生产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本文以成本效益理论、生产理论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成本效益相关的研究进行概括说明,然后使用实地调研数据,从草场使用面积、劳动力数量、固定资产折旧、能源费用、饲草料费用等不同的方面,对荒漠草原牧民的生产成本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影响成本收益波动的主要的因素有草场的实际使用面积、实际劳动力数量、饲草料费用、牲畜数量、固定资产折旧和能源使用费用,并且对这些影响因素使用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饲草料费用的投入与收益是同方向变化的,说明草场的草产量水平很差,在荒漠化草原,牧民必须通过购买饲草料来弥补这一缺陷,获得收益。固定资产折旧投入与收益的变动方向相同,能源费用投入的增加对于收益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增加流动性要素投入,可以使牧户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较差的自然生产环境条件下,还能有效的增加产出,提高收益。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降低成本和经济效益的途径及相应的对策。加大扶助力度,增加对牧民进行生产的补贴,推广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机械化,减低劳动力成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政府应加强对牧区经济的宏观调控,增加市场竞争力,科学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