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器物形态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ju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是人类劳动的创造物,任何一种文明都有自身的器物形态。器物形态作为一种物化的劳动成果,它是人类本质的对象化,具有真实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功能。工业文明以工业生产体系为依托,通过大量的物质产品表现文明,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它是文明的进步。但是,物质产品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而使人类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在工业文明的基本框架内,器物形态只被狭义的理解为物质产品,而实际上,自然环境的恶化也是人类劳动的创造物,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使工业文明缺乏了持续存在的基础。从环境的角度进行考量,工业文明的器物形态表达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工业文明必然走向灭亡。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反思的成果,是对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新审视。生态文明的转向使自然环境成为评价文明的重要标准。自然环境作为衡量文明程度的准则,使生态文明的器物形态具有了更广泛的含义。从狭义上来讲,生态文明的器物形态表现为绿色产品。从广义上来讲,生态文明的器物形态表现为美的自然环境。   美的自然环境是生态劳动的产物,是对人与自然本真关系的揭示。美的自然环境是人类本质的对象化,环境美体现了人性美,环境善表达了人性善,而人性的美与善则是生态文明的根本象征。器物形态在与人类的耳鬓厮磨中也影响着人类的价值观念。以美的自然环境作为生态文明的器物形态促使人们形成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从而担保自然环境的和谐、稳定与美丽。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美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的自然环境作为生态文明的器物形态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人类作为生态共同体内唯一有意识的存在物,通过劳动创造出美的自然环境也是对自然应尽的道德义务。  
其他文献
作为最重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企业在为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我国的环境污染绝大多数来自企业。企业的外部不经济行为,反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得到广泛讨论,它强调公民的参与,协商主体的平等性,协商过程的公开性,协商结果的合法性,注重在复杂多元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协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