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低压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出血控制前急诊救治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强有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急救创伤中心救治的9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将两组患者根据复苏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即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组即低压液体复苏组,其中常规组为56例,限制组为42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控制前输液总量、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碱剩余(BE)、血浆乳酸含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及死亡的发生率。  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乳酸含量较低压液体复苏组增加,其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BE值较低压复苏组显著下降。且低压液体复苏组的ARDS和MODS的发病率及患者死亡率均较常规复苏组显著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如果早期给予低压液体复苏在一定程度上较充分液体复苏可改善病人凝血功能,减轻患者酸中毒,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如 ARDS、MODS 的发生率及降低患者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潜伏期电针镇痛对整个产程的镇痛疗效、安全性及对硬膜外阻滞镇痛药物用量的影响,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在我院产科住院顺产初产妇104例以就诊顺序分为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