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上颌恒牙的拔除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手术,目前大多数患者在拔牙术中常常会接受教科书和一些论文所描述的上颌颊、腭双侧局部浸润麻醉。但往往这种局部麻醉的方式会让患者感到十分疼痛。在口腔组织中,腭粘膜被认为是局部麻醉注射中痛感最强烈的区域,也是牙科治疗中最常见的恐惧源之一。为了避免局部麻醉引起的不适,许多措施被应用到临床,包括表面麻醉,冷冻处理,计算机辅助麻醉管理系统,注射压力管理,局部麻醉剂共溶性合剂(EMLA),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等。上述大多数辅助技术都需要配备特殊的器械,虽然可以减少注射引起的不适,但均尚未被普遍接受,反而使临床医生在选择采用哪种局部麻醉方式造成了困惑。近年来,随着新型医疗器械和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医患微创意识的提升,对拔除上颌恒牙给予腭侧注射的必要性产生质疑的研究者持续增加。然而上颌恒牙拔除术中采用不实施腭侧注射麻醉并不是一种新的麻醉术式,只是一种由微创麻醉理念所指导的对传统麻醉的优化。许多研究表明,上颌颊侧局部浸润麻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低并发症与上颌骨较低的骨密度和多孔结构有关,而腭侧注射也许是不必要的。但由于这些研究的试验目标和试验设计的多样性,疼痛测量指标各异,结果数据无法合并进行meta分析,所以本研究就不施行腭侧注射拔除上颌恒牙的麻醉成功率作为量化指标进行meta分析,探索该方法用于普遍临床操作的可行性。方法:由两名评价者分别结合主题词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阅读符合纳入条件的所有研究,独立提取研究信息并评价文献质量。检索截至日期为2017年10月1号。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Ver 5.1.0)对研究的设计,主要结果变量,数据,偏倚控制进行审查,经文献质量评价后筛选出不施行腭侧注射麻醉拔除上颌恒牙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应用RevMan5.3分析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敏感性和异质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总效应量。结果:(1)共计7项研究符合系统评价纳入标准,拔除受试者上颌恒牙754颗。其中,5项研究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在拔牙术中感受的疼痛程度没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仅单独的颊侧浸润足以提供拔除上颌恒牙所需的麻醉效果。(2)纳入研究的7项随机对照试验中,每项试验的实验组在拔牙过程中感受到疼痛或不适的受试者数目均多于对照组,通过进一步meta分析发现:采用临床常用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的常规剂量进行麻醉,与对照组(颊、腭双侧浸润麻醉,即常规麻醉)相比,实验组(仅颊侧浸润麻醉)拔除上颌恒牙,麻醉成功率明显降低(OR=0.14,95%CI=0.07–0.27,P<0.00001)结论:(1)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上颌恒牙拔除术术前麻醉若不实施腭侧注射麻醉会导致麻醉成功率降低。所以,腭侧注射麻醉在拔除上颌恒牙时仍然具有其必要性。如仅单纯取消腭侧注射麻醉拔除上颌恒牙,会使患者拔牙过程中发生疼痛的风险增加。(2)为减轻局部麻醉引起的疼痛不适,采用不施行腭侧注射(仅给予颊侧浸润麻醉)以无痛拔除上颌恒牙的微创麻醉方案,可能适用于一些特定情况。比如根据患者状态、患牙情况、患牙牙位等进行分析,使得它成为一种可选择的临床麻醉方式。不过要确认和优化这种麻醉方法的效果,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