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下游绿洲胡杨种群空间点格局及其潜在分布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china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黑河下游绿洲胡杨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观测与室内数据分析,采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将微观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宏观的地理环境结合起来,对不同河流梯度和不同离河距离的胡杨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合高分辨率Quick Bird影像数据,分析了胡杨种群种内(胡杨种群不同龄级)、种间(胡杨种群与柽柳种群)间的空间关联性;应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选取158个胡杨种群实际分布点数据,结合与胡杨生长有关的6个气候因子、3个地形因子、2个土壤因子和1个水因子,对研究区胡杨种群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对其适宜生长区进行等级划分,分析了影响其生长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如下:(1)黑河下游绿洲胡杨种群分布格局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存在明显变化,主要在中尺度5-12 m下表现为聚集分布,在小尺度0-2 m和大尺度38-40 m表现为随机分布,极少为均匀分布。这反映了胡杨种群主要在2 m以下和38 m以上尺度个体间的相互作用较弱。胡杨种群沿河流自上而下,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和聚集规模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不同的离河距离,胡杨种群也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且聚集的强度随离河距离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沿河流向下,离河距离越远的区域,地下水河流补给量很少,胡杨分布较少,呈扩散趋势,表现为随机分布。在同一样带的同一离河距离,东河沿岸胡杨种群的聚集强度和聚集规模总体上小于西河。(2)基于高分辨率Quick Bird影像数据,对胡杨种群和柽柳种群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分析:胡杨和柽柳种群在较小尺度0-4 m范围内表现为均匀分布,且两者间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表明种内和种间在较小空间尺度范围内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当空间尺度大于某临界值时,胡杨和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却倾向于随机分布,且两者间的空间关联性也减弱,表明种群内部和种间的生态联系对空间尺度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胡杨种群的聚集程度明显低于柽柳种群。胡杨种群各龄级在所研究的空间尺度范围内,主要呈随机分布。当L(t)>0时,最大聚集程度表现为幼龄树最强;随着植株的增大,胡杨种群的聚集分布程度下降,中龄树和老龄树主要呈随机分布。幼龄树与老龄树、中龄树与老龄树仅在尺度0-9 m范围内呈显著负关联,在其他空间尺度范围内呈不关联;幼龄树与中龄树在所研究的空间尺度0-50m范围内呈不关联。表明胡杨种群各龄级个体在空间分布上相互独立。(3)对胡杨种群的潜在分布区预测表明:胡杨种群的最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黑河沿岸,面积为0.16×104 km2,而较适生区的面积为0.24×104 km2,胡杨种群核心适宜分布区的面积约占河流沿岸15 km缓冲区面积的38.32%,占黑河下游总面积的6.44%。影响胡杨种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地下水埋深(59.8%)、年均温(22.5%)、年均降水量(5.1%)、1月降水量(3.2%)、土壤有效含水量(2.4%)等。
其他文献
地貌形态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直观地揭示了地表构造变形以及各种地表过程的相互作用。广泛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点构成了地形骨架,对地形地貌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山顶点是地
本文以天山公路(独库段)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为立题依据,探讨了天山公路GIS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以SQL Server为基础数据库平台,利用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将天山公路多源空间数据
广东省地处我国南海之滨,五岭以南。自秦汉以来,中原汉人不断南迁岭南,中原文化与南越土著文化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整合与分化,使得广东省内逐渐形成广府、福佬、客家三大民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