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8、Fas和TNF-α在DMN诱导小鼠肝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hu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亡,如同炎症和坏死,是多种类型肝损伤中的重要表现,但其在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观察DMN诱导小鼠实验性肝损伤过程中肝脏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血清IL-18、肝脏FasmRNA、TNF-α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DMN诱导小鼠肝损伤的病理和分子机制以及IL-18、Fas、TNF-α在本型肝损伤中的意义。 实验以0.1%DMN反复注射BALB/c小鼠腹腔来诱导肝损伤模型,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第1、3、5次注射后2天及第5次注射后14天的每例存活小鼠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凋亡程度,并测定其血清IL-18及肝脏FasmRNA、TNF-α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第1次注射后2天,即可见较多肝组织细胞凋亡,并不伴随明显的炎症和坏死。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凋亡及炎症损伤并存且逐渐加重。血清IL-18、肝脏FasmRNA及TNF-αmRNA的表达皆随着炎症活动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仅FasmRNA的表达与凋亡程度呈明显正相关。FasmRNA与IL-18的表达亦呈正相关。损伤恢复期内,TNF-αmRNA的下降较FasmRNA相对缓慢。 实验提示:凋亡在本型肝损伤中起到一定的启动作用。IL-18具有显著的促炎症特性,Fas系统与DMN诱导的肝脏细胞凋亡关系密切,Fas系统与IL-18的效应之间存在正反馈途径,此途径在加重加速肝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促炎症效应,内源性TNF-α可能具有抑制过度凋亡、促进组织修复的效应。
其他文献
前言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周围血管阻力升高,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增生,使左心室肥厚扩大。原发性高血压无彻底治疗史的几何构型的最高风险发生在左室向心性肥厚病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皮质醇和24h尿游离皮质醇(24hUFC)水平的变化及与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第二附
前言 银屑病(psoriasis)和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是两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银屑病和扁平苔藓是与T淋巴细胞相关的疾病。在1986年,Valdimarsson提出银屑病的早期病理改变之一是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出现。而银屑病皮损中T淋巴细胞的浸润及活化是造成角质形成细胞(KC)过度增殖的原因。扁平苔藓是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过度和基底细胞液
目的:在心衰的代偿过程中,常存在一些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和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心衰时的变化情况较少报道。本文测定了健康体检者,慢性心衰及急性心衰病人的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后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安定、氯胺酮处理后的影响,探讨全脑缺血损伤的机制及如何减轻由缺血造成的损害。 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法建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