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的背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农民工群体中大部分人处于非正规就业的状态,他们的就业机会少,就业质量低,职业地位提升难,还有他们的社会福利保障得不到落实,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农民工自身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掌握的职业技能匮乏,很多岗位无法胜任;二是即使农民工获得了工作机会,但是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给与农民工应得的保障。由此带来的农民工工作流动性大,农民工融入城市难等问题既不利于农民工个人生活水平与幸福感的提升,也影响我国城镇化的进展。人力资本是促进农民工正规就业、改善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关于提升人力资本途径的研究表明,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最直接的途径,但是针对于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的现状,有学者得出相对于正规教育,技能培训对提升农民工正规就业概率有更大的影响。也有研究表明大量企业将职业资格认证作为筛选雇员的依据,因而获得职业资格认证的农民工可以获得较多的、较好的工作机会。以往研究并未深入挖掘何种方式在提升农民工就业层次方面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也少有研究考虑到从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角度检验其对正规就业的影响。面临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难题,思考何种途径可以帮助农民工正规就业,对于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层次和社会经济地位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此外,随着时间的推进,农民工不断成长,具有较高的异质性。由于时代背景不同,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其在求职和就业时也有很大的选择差异。这意味着,不同代际的农民工在就业目标和职业选择上的偏好,可能会导致不同要素对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不同效果。于是,结合相关理论,本文探讨农民工群体中,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对农民工正规就业的作用机制。然后从农民工代际差异的视角进一步考察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对农民工正规就业影响的群体差异性。实证方面,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得到以下结论:农民工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正规就业显著正相关,农民工职业资格认证在技能培训与正规就业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代际差异方面,对于两代农民工来说,职业资格认证对于正规就业的影响均高于技能培训,这种效果在老一代农民工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