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校园是师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也是为师生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理念也有了新的发展和趋势,对高校校园的建设也有了新的要求。高校校园中的交往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产生的基础,而高校校园的品质与高校校园中的交往空间密切相关。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大学起步较晚,校园建设模式多是从苏联、欧美照搬而来,高校格局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要求。在理论研究上,目前国内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景观设计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常见做法是借鉴和套用西方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理论,在其中引入适应性设计。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研究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设计,为国内高校校园建设提供更多建议和指导。本文运用资料查询、演绎和类比、归纳分析等方法,解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研究了相关理论依据,界定了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景观的内涵与外延、类型、特点,初步提出了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对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校园规划上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应采取集中化或相对集中的布局,使校园更加紧凑,增加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在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设计上,根据交往行为的动态性和滞留性,将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划分为动态性空间、滞留性空间和复合性交往空间,从尺度、空间变化、铺装、小品等方面,采取增加空间舒适度、提升交往活动数量和质量的设计措施,达到通过优化校园交往空间,提升校园整体品质的目的。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部分阐述了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的特征和类型,引述了环境行为心理学、场所精神等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高校校园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不同类型高校校园布局的优势与劣势以及规划的策略。以交往的动态性与滞留性对校园空间分类,针对不同特点采取对应的设计策略。第四部分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从交往空间的角度对校园规划和设计提出改造建议。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