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信贷一直在我国的社会融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数据显示,2012-2017年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贷款占社会总融资比例依次为:24.1%、22.99%、26.29%、33.42%、26.13%、25.14%,而同时期企业债融资规模占比为:8.18%、8.65%、9.51%、10.59%、11.49%、10.60%,非金融类企业境内股票存量占比为:3.46%、3.14%、3.09%、3.28%、3.70%、3.80%。由此可以看出,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对我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十分重要。这其中,审计以其独立、客观的第三方身份在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鉴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而审计意见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凝练,在银行放贷的过程中是否具有充分的信息含量是本文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此外,银行在对企业进行放贷时,企业的内部信息是否公开透明以及企业在获得贷款以后能否受到良好的制约一直都是银行重点审视的内容。那么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信息挖掘技巧的机构投资者们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并且在企业申请银行信贷时起到助推作用是本文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当企业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时,机构投资者们能否通过自身积极的股东效用去帮助企业摆脱在银行眼中的“环客户”形象,是本文研究的第三个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回顾和梳理了审计意见与银行信贷、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以及机构投资者与审计意见方面的文献,确立了研究视角: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审计意见、机构投资者持股及企业银行信贷之间的理论机制,并据此提出实证研究假设。进一步,本文采用沪深两市2008-201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探讨审计意见类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上市公司银行信贷的影响,然后站在公司治理的角度上,去观察机构投资者对于非标审计意见在银行信贷中信息含量的影响。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变量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后得出了以下结论:1、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后获得的银行贷款会显著减少;2、企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特性与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显著正相关;3、企业的机构持股特性可以减弱非标审计意见在银行信贷中的信息含量;4、结论3中的作用机制还会随着机构持股比例的升高而加强,但在长期银行贷款中并不显著。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对于如何帮助上市公司获得银行信贷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