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作为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台湾文学,包括其文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与大陆文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近30多年来,政治上的统独之争在文学领域也激起阵阵波澜,影响着台湾文学的走向。作为台湾统派文学家领军人物的陈映真,以作家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台湾文坛近50年,其文学观在台湾文学思想的发展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并为台湾现实主义文学的成长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分离主义文学思潮进行了有力的抵制。多年来两岸学界对陈映真作品的研究多有成果,对其文学观则鲜有涉及。本文以陈映真的文学观及其与中国认同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他文学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台湾文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价值。
本文绪论部分介绍陈映真及其文学观的总体情况,并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论述陈映真的基本文学观。陈映真本身是一位有成就的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位积极地以文学为工具改革现实的社会改革者,他的文学观基本是激进的现实主义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文学工具论。他以文学反映论为基础和手段来实现文学的工具性,其文学反映论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和文学应该反映现实。他对后者更为强调,故而倡导现实主义,要求以文学反映现实,为现实斗争服务,所以他的现实主义具有“人间性”和“民众性”的特点。他认为,鉴于台湾社会和文坛的现实情况,现代主义的恶质西化和形式主义成为反映现实、实现文学工具性的主要障碍,所以他对现代主义给予了一贯的长期的激烈批评。与之相应,他的民族文学论将文学与民族主义结合起来,从正面建设现实主义文学的民族风格;他的第三世界文学论更进一步将现实主义的民族风格纳入国际视野之下。
第二章论述陈映真的文学观与中国认同的关系。陈映真强调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和参与现实、改造现实的功能,而他所面对的20世纪后期台湾社会的最大现实,莫过于两岸的政治对立以及由此而来的国家认同危机,他对文学的思考和实践很大程度上是与此联系在一起的。政治上、文化上的中国认同对陈映真的文学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基本文学观方面,他的文学工具论,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求文学为增强台湾社会认同服务。他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对民族文学论和第三世界文学论等主张的倡导,都存在着反对文学恶质西化,要求文学反映“中国焦点”的背景。在处理台湾文学的具体问题上,他强调台湾文学的中国文学属性,并多次在论争中批判各种分离主义文学思潮。陈映真的这些论述也丰富了他中国认同思想的内涵。
第三章讨论陈映真文学观的历史评价。陈映真基本文学观及其中国认同思想倾向是台湾社会与文学发展现实的产物,也是台湾新文学传统延续的结果,同时与其个人的经历、家世、知识结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有密切关系。陈映真文学观本身存在着内在矛盾,主要是文学的工具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也表现在其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的矛盾上。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社会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陈映真文学观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性,这是他所处的台湾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使然,也是同时期台湾文坛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其对于台湾以至中国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学,对其功过的评价也不可能局限于纯文学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