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地区脐橙废弃物厌氧共消化技术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471151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针对赣南地区集约化脐橙种植产生大量脐橙废弃物的现状,以脐橙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选择猪粪和剩余污泥作为共消化基质,分别研究了混合物料在序批式和半连续式厌氧反应器中的共消化反应性能。在序批式反应器中研究了共消化过程的抑制因素,并对猪粪和剩余污泥与脐橙废弃物共消化的互补作用比较,认为剩余污泥是一种较好的共消化基质,进而研究在半连续式反应器中有机负荷对脐橙废弃物与剩余污泥共消化的影响,得到最佳有机负荷的范围。研究结果如下:  (1)脐橙废弃物与猪粪或者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有很大的产气潜力,在反应开始时SCOD的浓度均能达到20000mg/l以上。水解产物迅速酸化,进而引发高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快速增加。在不调控pH的情况下,pH值不能回复到正常厌氧消化所需要的范围(6.6以上),产甲烷菌的活性因此受到抑制。在反应初期应当对pH及时调控,保证厌氧共消化的顺利启动。  (2)猪粪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易产酸,使得脐橙废弃物与猪粪厌氧共消化难以成功;剩余污泥由于pH偏碱性,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性质,与脐橙废弃物厌氧共消化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当脐橙废弃物与剩余污泥的混合比例(VS/VS)从1∶2提高到2∶1时,甲烷产率提高了260%。当脐橙废弃物与猪粪和剩余污泥的比例为1∶2∶1时,甲烷产率可达到0.20m3kgVS-1,是序批式实验中产气最高的处理。综合考虑产气情况与共消化过程稳定性,脐橙废弃物厌氧共消化的最适C/N应在21~24的范围之内。  (3)在半连续式反应条件下,脐橙废弃物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有非常好的产气效果,当有机负荷从0.5KgVSm-3d-1逐步增加至3.0KgVSm-3d-1时,甲烷产率处在0.30~0.39m3kgVS-1的范围内,随着有机负荷的增加,池容产气率、甲烷分数、挥发性脂肪酸和碱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甲烷产率、pH有降低的趋势,氨氮则基本保持稳定。  (4)共消化的最佳有机负荷范围为1.5~2.5KgVSm3d-1,在此范围内,池容产气率为1.05~1.65m3m-3d-1,甲烷产率为0.33m3kgVS-1,VS去除率为76.4%~81.7%。在反应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均未对产甲烷过程产生抑制。
其他文献
多肽-聚合物缀合物是一类独一无二的功能体,其通过化学键的形式将合成高分子与生物活性多肽结合在一起,使功能体兼具聚合物的稳定性、溶解性与多肽分子的生物活性,作为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目光。新型多肽-聚合物缀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对药物载体、纳米诊疗、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具有广泛而长远的影响。近年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方法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复杂聚合物结构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
期刊
拦河筑坝,兴建水库对均匀不同地区的水量分布,及供水、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民生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然而水库大坝一旦溃决,所形成的溃坝洪水,流量大,传播速
英语是大学教育实践中的一门重要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积极的作用.从目前的教育分析来看,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的英语教学秉持传统,这导致具体的教育偏向应
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以氧化铝陶瓷金属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被银法为基础,探索了其金属化工艺,测试了其附着力、表面电阻率、方阻等相关性能。结合金属化层的宏观性能测
理气关系是宋明理学的基本命题,黄宗羲反对“理气二分”的观点是基于其批判“知、行”分离的工夫论,他从本体论上予以论证“理为气之理”和“气为理之气”的基本观点,提出了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疏浚工程产生了大量含水量高、渗透性低的河道底泥,对底泥减量化处理是工程运用的关键。传统基于重力的脱水往往难以达到工程运用的效果。电渗脱水被认为是处理高含水率底泥的有效办法,也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但较高的能耗一直制约着电渗脱水的工程运用。本文从改善电渗效果,降低能耗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电极材料下电解质投加量对河道底泥电渗脱水的影响,从电渗效果、电极消耗以及电极表面腐蚀等情况,揭示不
学位
气凝胶(aerogel)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密度等性质的纳米多孔固体材料,有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掺杂吸附能力强及宏观均匀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制备惯性约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争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找寻到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