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可引起嗜酸细胞增多的常见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1年内外周血嗜酸细胞绝对计数≥0.5×109的住院患者,分析可引起嗜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疾病及临床特点。结果:2008-5月至2009-5月符合嗜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共248例,并根据嗜酸细胞绝对计数分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升高。在这组疾病中,明确诊断的241例,占97.33%,不明原因7例,占2.7%.明确诊断的疾病包括:反应性的嗜酸细胞增多227例,其中感染性疾病28例,占11.3%,主要为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等;非感染性疾病199例,主要为肿瘤(48例)占19.3%,皮肤科疾病(40例)占16.1%,变态反应性疾病(36例)占14.5%,结缔组织病占(21例)占11.2%,药物因素占(19例)占7.6%,其他原因疾病(35例)占14.4%,主要为外科疾病(胆囊结石、脾切除术后),内分泌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内分泌疾病、嗜酸性肌炎、嗜酸性胃肠炎、嗜酸性肉芽肿等;原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中: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7例;克隆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即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嗜酸细胞增多7例。结论:嗜酸细胞增多症中继发因素较为常见,多为轻度升高,主要为肿瘤(指实体肿瘤如肺癌、胃癌等),其次为皮肤科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感染。其中淋巴瘤造成的嗜酸细胞增多可以中重度升高,其他造成中重度嗜酸细胞增多的原因多见于特发嗜酸细胞增多症,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及血液疾病,可以通过骨髓检查、基因学检查、临床症状分析等方法鉴别诊断。目的:探讨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HES)、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嗜酸细胞增多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脏器受累等方面的异同,为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分析协和医院所有住院有资料可查的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的病例与淋巴瘤合并嗜酸细胞增多、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病例加以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若计量资料不是正态和方差齐性条件,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结果:在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及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病例中,嗜酸细胞绝对计数、IgE升高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炎性指标的升高、肺部受累、淋巴结肿大等有统计学差异,同时免疫指标的阳性也可作为两者鉴别的方法之一。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神经系统受累多见于外周神经,而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多为中枢神经系统。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血管受累主要为血管炎,而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多为动静脉血栓形成。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嗜酸细胞增多的病例中,淋巴结肿大,肺部受累、LDH升高、嗜酸细胞计数绝对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嗜酸细胞增多的病例中发现,嗜酸细胞常见的浸润脏器:如神经系统、胃肠道等不多见;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嗜酸细胞增多、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的三类疾病临床特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