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十二五”经济发展时期,我国社会进一步进入深刻的转型期。“十二五”规划围绕着举国上下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展开,其中住房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重点和热点。 深圳市现有保障性住房受日照所限,用地不经济,中心城区难以满足其建设需求。大量建设在非中心城区的保障性住区由于缺乏公共配套设施和优良公共资源,又无形中增加了受保障人群的生活成本,而且容易使人因为边缘化而产生失落感。此外,保障型住房建设的单向规模过大容易引起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以及空间极化。市场上现有的大部分保障型住房要么与商品房空间布局模式无异,缺乏新意,要么直接进行简单“瘦身”,缺乏对中小户型缺陷的改进。 本文通过对“一户·百姓·万人家”深圳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18个获奖方案的平行比较、整理和分析,重点研究了保障性住房设计与建造中的户型设计、选址原则、社区规划、绿色策略及公共政策这五个维度的问题,并系统梳理了本次竞赛中对于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和公共政策方面的突破点。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定义了保障性住房的概念,提出以“建筑容积”作为基本单位的设计思路,更新了保障性住房的租售政策及退出机制。最后,提炼总结了未来保障性住房设计的有关趋势,希望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先进设计手法及成功的设计方案以供广大的建筑设计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