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寿县被誉为“中国甲鱼之乡”“中国黑杨之乡”,境内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经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汉寿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目标,力争更快更好的走入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研究基于汉寿县2005年至2009年这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宏观统计数据,以汉寿县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汉寿县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生态足迹法是由加拿大著名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教授提出,并由其学生wackernagel改进。此方法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方法,它相对于其他的定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更加通俗易懂,计算方法也更加简单。通过对汉寿县五年的生态足迹动态分析,找出制约汉寿县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而寻求汉寿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模式,为汉寿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如下:1.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1)对均衡因子进行了调整,通过求取四组常用均衡因子的平均值来降低计算的误差。(2)增加污染物生态足迹的计算。2.汉寿县生态足迹动态分析(1)汉寿县2005年-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呈逐年增长趋势,该县生态足迹需求从2005年2.03312 hm2/人增长到2009年2.279329 hm2/人,5年内增加了12.1%。本文对于生态足迹设立了三个账户进行计算,分别是生物资源账户、能源消耗账户、污染物账户。2009年在这三个账户中,生物资源人均生态足迹最大,占了总需求的91.5%,能源账户与污染物账户所占比例差别不大。(2)汉寿县2005年-2009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该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5年0.435699 hm2/人,增加到2009年0.447565 hm2/人,5年内增加2.8%。其中,汉寿县耕地生态承载力最大,2009年占总体生态承载力的53.2%;其次是林地和水域,汉寿县作为中国“甲鱼之乡”“黑杨之乡”,林地和水域在生态承载力上也有不小的贡献。汉寿县生态承载力整体变化都不大,这与汉寿县以生态立县为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上升的幅度并不大,也说明汉寿县在实际实施中也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3)汉寿县2005年-2009年人均生态赤字呈逐年加大的趋势。该县人均生态赤字从2005年的1.597421 hm2/CAP上升到2009年的1.831764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上升了14.7%。3.汉寿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虽然汉寿县万元GDP生态足迹是逐年下降的,但是和先进的县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汉寿县加大力度引进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生态压力指数在研究期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5年得4.38上升到2009年的4.84,共上升了10.5%。生态足迹多样性在1.46-1.41的范围内,2005年-2006年间上升,2006年-2008年又有下降的趋势,2008-2009年则有所上升。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总体来是上升的,由2005年的2.903114上升到2009年的3.271585,增长了13%,虽然汉寿县的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是逐年上升,但由于生态足迹多样性的增长幅度远低于发展能力的增长幅度,结果说明汉寿县的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的上升是以生态足迹的增加为代价。4.汉寿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基于本文研究得出,影响汉寿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有:(1)人口数量多,人口压力大;(2)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3)生产观念落后,工业文明的消费模式。促进汉寿县可持续发展对策:(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提高土地生产力;(3)将环境资源损耗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核算体系当中;(4)调整产业结构,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5)提高环境意识,积极进行生态文化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