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出口的能力不断地提升,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保持了持续的顺差。但是在保持顺差状态的同时,贸易不平衡现象也逐渐体现,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对欧美地区(主要是美国)持续的高额贸易顺差。另一方面,我国对东亚地区持续的高额贸易逆差。针对这一现象,多数学者认为东亚与我国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我国与美国贸易顺差的原因。那么垂直专业是不是也是造成我国与东亚地区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理论界也不断探讨中国与东亚地区贸易逆差的原因,分别从汇率、外商直接投资、统计误差等方面展开分析,其中汇率方面讨论的比较多,汇率对贸易逆差的影响一般采用贸易收支模型来分析,但是欠缺考虑我国与东亚地区贸易的特殊性,即中国与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分工。同时虽然有学者提出了垂直专业化引起了贸易逆差这一观点,但是也仅限于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并没有深入系统地阐述。因此本文拟根据Broad economic catalogue (BEC)分类方法,对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这三大类商品进行现状分析,并结合Rose(1989)贸易收支模型来深入考察垂直专业化对我国与东亚地区贸易逆差的影响程度。本文东亚地区是指:日本、韩国、东盟10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图表和统计资料对我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现状进行的分析。本文首先对中日、中韩、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进行了分析;接着根据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分类,对中国与东亚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间产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在实证研究章节中,本文根据假说,即我国与东亚地区贸易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中间产品进口量)是造成中国对东亚各国的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运用1998—2009年的相关数据,选取了东亚地区六个国家(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在Rose(1989)贸易收支模型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外商直接投资(FDI)、中间产品进口额对我国与东亚地区贸易逆差进行了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并验证了本文的假说。中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不平衡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应该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升中国在东亚区域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同时中国应该提倡加强区域合作,减少最终产品的区外依赖性。这样可以让中国政府更加清楚中国在整个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的位置,更加明确的看到中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逆差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多大关系,更加坚定信心借经济的转型期间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扭转我国在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的位置,不仅可以减少对东亚地区的贸易逆差,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摩擦,改善我国贸易收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