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子为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之要药,用之得当,能起沉疴痼疾。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却常能见到附子,虽然叶天士是温病学派的开山宗师,竟不避附子。考察叶天士对附子的运用经验,对临床应用附子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应用附子的医案进行分析与研究,运用逻辑、数理统计等方法,寻找临床使用附子方药治疗的常见疾病、适应证、常与附子配伍的药物、附子的使用剂量等,分析叶天士在医案中对附子运用方法和规律。论文分三个部分阐述:(一)附子文献研究:主要从附子化学成分、附子毒性及不良反应、附子的剂量、附子的功效及临床运用、附子的现代药理作用、附子的炮制、附子的配伍等方面进行文献和理论的归纳,梳理和探析附子近几十年的研究进展;(二)《临证指南医案》附子运用的研究:光盘检索《临证指南医案》收录有关处方附子及含有附子组成方药的医案。记录含附子医案的主证、病种、症状、脉象、舌象、剂量、与其它药物的配伍等数据并录入Excel数据表中,并进行相应的数学统计分析。分析叶天士在上述医案中对运用附子的经验和方法;(三)学习《临证指南医案》临床运用附子实践:主要结合学习《临证指南医案》附子的经验和方法指导治疗临床。论文例举了十六个较典型的病案资料,涉及频尿、胸痹、带下、淋浊、痔疮便血、痰饮、口苦、虚劳、经漏、鼻鼽、耳鸣、痹证、不寐证、感冒、中风后遗症、等症,均以含附子方药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附子运用的医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临证指南医案》使用附子制剂种类有附子(盐附子)、淡附子、熟附子、炮附子、淡熟附子、制附子、炒黑生附子、生炮黑附子、炙小附子、炮黑附子、生淡附子、生炮附子等。其中附子(盐附子)约占45.45%,熟附子约占20.77%,淡附子约占19.48%。炮制附子使用占主要比例,约98.05%。2.《临证指南医案》运用附子治疗的疾病有32种之多。其中肿胀病占主要比例,约占12.33%,其次为痢疾,占8.44%,呕吐、疟病各占7.14%、痰饮占6.49%。肿胀、痢、呕吐、疟、痰饮、产后、湿、泄泻、中风、噎膈反胃、痉厥、胃脘痛这十二个病症运用附子的比例占总病例数的68%。3.《临证指南医案》附子所治疾病的病机中,中虚及痰浊病机所占比例最多,各为24.39%。脾肾阳虚和阳虚风动病机其次,各占19.51%、13.17%。这四者病机大约占了总病机的81.46%。4.《临证指南医案》附子所治的主要症状中,出现频数最高的症状为恶心呕吐(12.91%),其次为形寒怯冷(风)(10.63%)、气逆胀满(10.12%),食减纳呆(9.11%),腹泻下利(7.34%),疼痛(6.58%),形神衰惫(5.31%),汗出异常(5.06%)。这八项症状涉及到脾肾两脏,多数为阳气虚衰、气逆等气病为主,占总出现症状的67%。5.《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附子出现的脉象主要有脉微、脉小、脉沉、脉弱、脉细、脉濡等。其中脉微、脉小、脉沉出现次数最多,分别为11、9、8次。6.《临证指南医案》中与附子配伍的药物最多的是茯苓、人参;其次为干姜、白术次。与茯苓、人参、干姜、白术、生姜、白芍、桂枝、厚朴这八味药配伍比例占51.12%。7.《临证指南医案》运用附子医案中,附子所治疾病舌象以白苔为主。8.《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附子剂量常规剂量为七分-一钱,最高用至三钱。附子剂量偏小。9.《临证指南医案》运用附子特点:(1)药性刚烈,实证慎用;(2)药性温热,耗损阴液;(3)叶案运用附子十分广泛,配伍灵活,主治诸多症候。本文首次对《临证指南医案》运用附子的用药诊治规律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有助于提高和掌握叶天士运用附子的经验和方法,对指导临床运用附子用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