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经济保持了快速的发展,人均收入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贫富差距却由于劳动报酬占比的减小而逐渐拉大。劳动者收入份额从1978年的57%下降到2011年的45%。劳动收入份额的大小基本能代表收入分配是否平均。在社会总产出保持一定的情况下,个人需求的满足程度取决于收入分配状况。所以,研究劳动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就显得至关重要。从发达国家长期的劳动以及资本要素分配状况来看,分配份额在一定期间内是比较稳定的,而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走低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托马斯·皮凯蒂在《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中提出市场的正常秩序会加大资本收入份额、缩小劳动收入份额,从而使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试图从托马斯·皮凯蒂的观点出发,从劳动收入份额和货币增发的角度探讨收入差距扩大的市场原因。正确认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现状,并通过对影响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走低的因素进行分析,具有至关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本文首先基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变化,引出货币供应量与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化关系,紧接着分别列明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劳动报酬随年份的关系变化,得出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劳动报酬占比的确存在着反向关系的猜想。然后引入其他可能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大小的因素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猜想的正确性。并根据这些变量的显著程度进行了原因分析。文章的创新点在于从广义货币供应量这一全新视角分析其对劳动报酬占比以及贫富差距的影响,提供了缩小贫富差距的又一理论根据。并且对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如何使劳动报酬占比缩小、资本报酬占比增大,以及贫富差距的拉大的传导路径作了不同角度的解释。《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认为自由市场将最终导致收入的两极分化。但是他忽视了数据到底是自由市场经济产生的呢,还是遭到破坏的市场经济产生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同,同样的数据、同样的经验研究就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甚至相反的结论。事实上,本文分析表明,导致贫富差距扩大是货币超发破坏市场造成的。最后,文章对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改变财富的二八定律,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比较有效的措施是适当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扩大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