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立足于田野调查,使用参与观察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以黔东南凯里市凯棠镇的哈嘎旺奈民俗体育活动项目作为具体观察对象,对黔东南苗族哈嘎旺奈民俗活动的历史渊源、开展现状、价值功能、相关苗族文化及其发展困境进行研究,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和传承的相关建议。意在解答笔者和大多数乡亲心中对这项活动和节日的疑问和困惑;也为了挖掘整理和传保护承苗族这一项历史悠久,古时作为年轻男女恋爱择偶媒介,以女子作为特定组织开展对象的捉鱼捞虾民俗体育活动。希望以此能够激发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与自觉,让受现代化冲击、被人们淡忘和误读以及面临多种传承发展困境的哈嘎旺奈民俗活动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文章阐述了哈嘎旺奈的历史渊源。通过查阅的大量文献和网络资讯以及苗族的民谣了解到哈嘎旺奈即捉鱼捞虾民俗活动是古时苗族集体渔猎劳动或是古人孟春男女郊游联欢习俗的遗存,以前哈嘎旺喃作为姊妹节或哈嘎旺奈节的主要内容,这项民俗与节日一同起源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最初形成于施洞、老屯或革一。其次,描述和分析哈嘎旺奈的开展现状。包括对哈嘎旺奈现在开展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组织形式、参与对象、参与对象的态度、感受和喜爱程度及支持程度、政府参与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以及对不同地区的活动内容形式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黔东南以外不同的省、市、地区也有部分地区举行此类活动,不同地区其的活动内容形式,活动意义和内涵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第三,阐述哈嘎旺奈的社会价值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变迁。哈嘎旺奈具有娱乐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促进村民们感情交流、促进同胞团结和谐、增添生活乐趣和活力等社会功能。其社会功能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从作为年轻男女恋爱择偶的载体到此项主要社会功能的淡化甚至消失,再到现在以娱乐、健身、促进社会团结和谐等为其主要社会功能的变迁。第四,通过哈嘎旺奈活动诠释苗族相关文化特征,以及哈嘎旺奈生存的苗族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哈嘎旺奈展现出的苗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苗族社会的婚俗观念、礼俗禁忌及女性地位的体现、女性的性别认同,及“礼物互惠”情节,苗族的鱼文化,及苗族对集体渔猎的历史记忆、苗族原生态情结等等。第五,通过对凯棠镇的哈嘎旺奈调查研究,分析哈嘎旺奈传承路径及其所面临的传承发展困境。凯棠镇的哈嘎旺奈民俗活动全都是村民自己组织,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都自觉遵守,小纠纷人们自己按礼俗法规化解,政府不参与组织,但是活动大的纠纷或者存在普遍性的问题政府会出面协调。由于受到现代化的影响,向外流动的人口增加,水田生态环境受破坏即活动开展条件恶化,加上当地民众对民俗活动的文化历史和文化内涵不了解,甚至对它产生误读,加上其社会功能的变迁,部分民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和一些参与者的不自觉,以及文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哈嘎旺奈的发展受阻。最后,本文建议加强对哈嘎旺奈民俗体育活动项目的研究,以此来让民众真正了解民族文化的根源及其价值意义;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增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唤醒更多当地苗族同胞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政府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根据其体育价值,建议顺应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的现实需要,在不是哈嘎旺奈传统活动当天的姊妹节其他几天或是其他节日,支持将其作为一项传统的民俗体育比赛活动项目或者开展成一项户外素质拓展的活动,但在传统的独特日子里一定要以其最初最真实的状态开展;政府出资支持,保护文化土壤;提倡为苗族妇女的哈嘎旺奈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申请列入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