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手段,认为隐喻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的研究对象。近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不仅是语言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因此,近年来,人们对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研究也从修辞的角度发展到认知的视角,论证了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思维、语言和行为之中的认知语言学观点。《简·爱》自问世以来己成为世界文学的主要部分,激起了各国批评家的强烈兴趣。书中丰富的隐喻表达为文学、修辞学及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本文试图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小说中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塑造进行探究,通过对语料进行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概括后得出以下发现:1.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写照,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基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而进行的文学创作,因此她的创作是具有体验性的。通过对这部小说进行自传性色彩的分析、证明,也验证了体验哲学的三大基本观点之一,即心智本来就是基于身体的。2.对简·爱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包括四个隐喻,即“生活是负担”,“生活是抗争”,“简爱是魔鬼”和“简爱是精灵”。“生活是负担”和“生活是抗争”这对隐喻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主线,贯穿整部小说,揭示了作品“抗争”的主题,一“压”一“抗”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冲突和张力;“简爱是魔鬼”和“简爱是精灵”这对隐喻对“生活是负担”和“生活是抗争”这对主隐喻起到辅助作用;这两对隐喻相辅相成,确保了故事的连贯性、稳定性和动态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甘受辱,敢于抗争,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坚强女性形象。由于语料的复杂性和时间的有限性,本文未能穷尽性地分析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所有概念隐喻,但其仍然是作者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研究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