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是一个长期以农业为本的国家,乡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关键在农村。而乡村治理又是农村诸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乡村治理是指人们通过对公共权利的配置和运作对乡村社会实施组织、管理和调控的过程。搞好乡村治理,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事关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我国的乡村治理模式先后经历了古代传统社会的“县政乡治”模式、清末至民国时期倡导推行的“乡镇自治”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模式和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模式。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模式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且也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及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完善,“乡政村治”模式逐渐暴露了它的制度性缺陷,乡村治理中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乡村治理陷入重重困境。突出表现在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村民日益强烈的民主要求与传统的治理方式不适应,村民民主素质较低与日益增长的公共参与要求不协调,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落后、迟缓等等。 针对当前乡村治理的种种困境,本论文首先回顾了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沿革,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难题以及在乡村治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新时期乡村治理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诸如确立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观念,创新民主形式,规范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健全村民自治的权利保障,改革和优化乡村治理的行政环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