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施氮损失生化调控的农学及环境效应分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将硝化抑制剂添加到氮肥中形成生化调控肥,通过动态测定生化调控肥中抑制剂含量以及肥料的养分含量变化,来探明抑制剂的稳定性;采用室内静态培养方法,从减少氧化亚氮排放的角度出发,分析生化调控肥对菜田土壤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减少氮素气态损失的措施;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从蔬菜(油菜)生长和减少氮素损失角度出发,分析生化调控肥对土壤N2O和CO2排放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减少氮肥损失的措施;采用田间原位跟踪方法,从设施蔬菜(番茄)生长和环境效应角度出发,分析生化调控肥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筛选出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措施,为我国华北地区设施蔬菜温室气体减排,实现资源环境友好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监测期间,有机液态生化调控肥中硝化抑制剂DCD含量随时间没有明显减少;添加硝化抑制剂后两种液态肥养分含量也较稳定。  (2)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N2O累积排放通量表现出:M>M(DCD)>M+DCD;L>L+DCD>L(DCD);N0处理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最低。与M处理相比,M(DCD)和M+DCD分别减少30.51%和65.72%;与L处理相比,L(DCD)和L+DCD处理分别减少了77.82%和76.85%。施用生化调控肥减少了土壤N2O排放,对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有一定抑制作用。  (3)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N2O累积排放通量表现出:R1>R1+DCD>R1(DCD);R2>R2+NP>R2(NP);N0处理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最低。与R1处理相比,R1(DCD)和R1+DCD处理分别减少了47.09%和43.77%;与R2处理相比,R2(NP)和R2+NP处理分别减少了15.69%和8.58%。施用生化调控肥减少了土壤N2O排放,对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有一定抑制作用。  (4)油菜施用基肥后,与R1处理相比,R1(DCD)和R1(NP)处理分别减少了45.70%和62.46%;与L处理相比,L(DCD)处理减少了45.81%。追肥后,与R1处理相比,R1(DCD)和R1(NP)处理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71.54%和66.81%;与L处理相比,L(DCD)处理减少了37.13%。施用生化调控肥减少了土壤N2O排放,对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及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5)番茄生长期间,每次追肥后,土壤N2O排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第1~3天达到最大值。整个监测期间,土壤N2O排放表现出:L>L(DCD),R1>R1(DCD),R2>R2(NP),施用生化调控肥可减少土壤N2O排放。每次追肥后,土壤NH3挥发速率在第1~2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与单施氮肥的处理相比,在减氮情景下施用生化调控肥没有明显促进NH3挥发。施用生化调控肥对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果实品质及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经济效益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施用生化调控肥减少了土壤N2O排放,对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蔬菜品质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不同氮肥施肥量试验、不同施肥策略试验、不同灌水频率试验和不同氮素推荐方法四个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下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调整施肥策略和灌溉频率对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氮素的优化推荐施肥的最佳管理方法,实现棉田的最佳养分管理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施肥量试验表明:棉花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棉花产量有下降的趋势,即施肥报酬随氮肥用量
采用田间微区的试验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优化施肥INM和农民习惯施肥FFP)和不同施氮时期的15N示踪(基肥、蘖肥和穗肥)试验,研究寒地稻田氮肥的吸收、利用及分配特征,主要结果为:整体而言,水稻吸收的氮以土壤氮为主,占水稻一生吸收氮的60%-70%;氮肥管理能够改变土壤供氮和肥料供氮的比例,大量施用氮肥可使水稻吸收的氮以肥料氮为主;如果氮肥管理措施适宜,水稻一生吸收土壤氮和肥料氮的比例变
本文对养殖场砂壤土(R)以及2种温度(350℃、450℃)条件下制成的生物炭(S350、S450)进行表征,研究了砂壤土R对两种甾醇类雌激素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的吸附性能,同时研究砂壤土中添加1.5%(质量分数)的2种生物炭(S350、S450)的吸附作用,探究生物炭的影响,并确立相关吸附模型。通过吸附常数、表征结果,尝试探究砂壤土、砂壤土与生物炭混合后对雌激素吸附的机理。研究结果如下:
龟鳖养殖废水富含高浓度的氮磷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论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沉淀池、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人工湿地以及多级塘体系对龟鳖养殖废水氮磷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