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子银行最早发源于美国,但被人们广泛熟知是在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许多人认为影子银行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近几年,影子银行是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成为各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渠道,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影子银行业务越发息息相关。但是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过度依赖于期限错配、高杠杆等,这些因素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流动性风险,更甚者影响金融稳定性。但商业银行依然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是因为它不仅能规避监管,减少信贷约束,而且还能降低资本占用率。此外,影子银行业务涉及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交往程度越来越深,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由此可知,影子银行业务与流动性关系密切,对它们关系的研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较系统地研究影子银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首先通过述评影子银行业务和流动性风险理论的文献,分析了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的理论基础;其次,剖析了银行内部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机制,得出预期流动性的变化。随后,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6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了我国银行体系内部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越大,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越低,以及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NPL)、资产收益率(ROA)、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GDP增长率、M2增长率都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的结论。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的策略包括两个方面: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影子银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目前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制,都是从各类业务入手。第二,文章使用最新衡量流动性指标:净稳定融资比率和流动性覆盖率。国内外研究影子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大多用的是流动性比率、存贷比、核心负债比、流动性缺口等等,本文运用巴塞尔协议III中最新出台的衡量流动性指标:净稳定融资比率和流动性覆盖率进行研究,也是对现有实证研究的一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