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散光角膜切开术疗效评价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bao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散光角膜切开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将患者按术前散光度数分为A(散光度数≤1.50D)B(散光度数>1.50D)两组。A组72眼,B组36眼。两组患者均在最大屈光力径线上行透明角膜3.2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PEA+IOL),其后B组患者根据剩余散光度数在切口对侧角膜缘制一个穿透性弧形切口。 结果:A组患者术前平均散光为0.84D±0.39D。术后1月、3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82D±0.46D,0.77D±0.29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术前平均散光为3.09D±0.91D,术后1月、3月平均散光为1.86D±0.87D,1.40D±0.78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VECTrAK(R)软件分析得A、B两组患者矫正指数(CI)为1.0、0.92,手术成功指数(IOS)为1.30、1.32。 结论:透明角膜小切口PEA+IOL联合角膜缘穿透性弧形切口松解术,在避免手术性散光的同时,很好的矫正了术前散光。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细胞学实验,探讨rh-Apo2L能否逆转顺铂耐药;探讨rh-Apo2L逆转顺铂耐药是否与PARP1、ERCC1有关;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探讨ERCC1、PARP1蛋白表达对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
目的:研究乳腺肿块的分割方法,对不同的分割方法做比较,并在对乳腺肿块正确分割的基础上,实现乳腺肿块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活检结果做比较。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经
目的:在体研究狼疮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骨分化能力缺陷的信号通路调节机制,探索SLE骨质疏松发病的新机制。  方法:1、分离狼疮鼠及对照组小鼠肾脏,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
目的 探讨以16s rRNA基因为基础的细菌聚核酶链反应(PCR)法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的价值。 方法 疑有细菌感染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FNA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IL-24(Ad.IL-24)治疗肝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制备、扩增和纯化Ad.IL-24。应用CPE、MTT、DNA片段化分析和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测定Ad.IL-24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