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繁荣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景象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能源产业等诸多领域弥漫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对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批判思维,在围绕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与生态危机根源的关系问题上,将技术批判与制度批判紧密联系,从技术视角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批判,具有前瞻性和深刻性的提出了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是导致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本文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技术与技术观的概念辨析。分别阐述了技术是否有明确定义或存在本质的问题以及对于技术观的分类。第二部分,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提出的技术观进行概括。主要包括:技术是人类“控制自然”的手段、技术是促进“异化劳动”的条件、“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分别进行概述。第三部分,阐述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观的方法论意义。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以技术为主线,首先概括出学界对技术和技术观的界定,分析其理论不足之处综合得出技术在本质上是变革自然、生成有形无形产品的人类实践活动;以对四种技术观的分析为基础,提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属于技术批判理论,并突破性地提出,作为生态危机根源的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是反自然的、反经济的、反民主的。最后创造性地提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观的方法论意义即是我们在开发运用技术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首先技术发展应该以生态优先为原则的基础前提;其次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自人类自身需求的认识;最后技术发展应该覆盖到全人类共同的利益。本文有待改进之处在于,由于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义上的理论比较新,因此需要增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观的方法论意义理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