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湖南省南部长江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站衡阳长冲村小流域为研究试验点,采用坡面径流小区法研究了不同森林恢复类型水土流失规律及养分流失规律,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 同长期人类干扰下的荒坡地相比:各森林恢复类型均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油茶林和天然次生林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优于湿地松林和杉木林。径流流失和泥沙流失主要集中在5~8月和10月,约占全年流失量的80%以上,这与当地降雨季节性分配有关。 (2) 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径流小区有机碳、氮、磷、钾流失差异明显,有机碳、氮、磷、钾流失总量顺序为:荒坡地>湿地松林>杉木林>天然次生林>油茶林,同长期人类干扰下的荒坡地相比,各森林恢复类型均具有显著减少有机碳、氮、磷、钾流失的作用,以油茶林和天然次生林效果较好。 (3) 氮素的流失途径主要为泥沙流失,占土壤氮素流失量66.07%~88.94%,在径流流失的氮素中又以水溶态氮素为主,约占径流流失氮素的59.02%~65.93%,其中铵态氮含量大于硝态氮,平均为71.72%。推移质中有机碳和全氮均有富集现象。土壤有机碳、氮素流失的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和10月,约占全年流失总量的65%以上。 (4) 各森林恢复类型土壤磷素、钾素流失主要以泥沙方式流失,其流失量分别占土壤全磷、钾流失量的82.50%~94.00%和60.25%~94.07%,土壤磷、钾素的流失主要为泥沙结合态,推移质中不同形态的磷、钾素均有富集现象。与长期人类干扰下的荒坡地相比,各森林恢复类型均有减少和防止土壤磷、钾素流失的作用,以油茶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效果优于湿地松林和杉木林。土壤磷钾素流失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和10月,约占全年土壤磷、钾素流失量的80%以上。 (5) 影响径流和泥沙流失的主要降雨因素为降雨量、降雨侵蚀力等因素,影响土壤有机碳、氮、磷、钾流失的主要因素为径流量、降雨量、降雨侵蚀力、泥沙流失量。 (6) 荒坡地>湿地松林>杉木林>天然次生林>油茶林对于水土流失的控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其保持水土的效果比乔、灌木层的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