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遗产保护区的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在地域上常常发生重叠,遗产保护区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对资源的强烈需求。从区域概念的角度研究遗产保护区的发展可以缓解区域贫困问题,政府鼓励保护区周边可发展区的土地利用,既有利于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又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对遗产保护区研究的基本思路是进行遗产保护区非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研究管理组织机构重构、长效补偿机制设计的区域政策,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发展的区域政策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外部性理论是本文研究遗产保护区的产权理论、区域利益矛盾、区域非均衡发展格局演变的主要理论工具。遗产保护区的“囚徒困境”所导致的保护区局部利益与总体利益间的矛盾是市场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产权模糊、无效产权和不完备的产权执行制度,造成产权虚置无人负责和利益共争多头管理同在,由我国遗产资源开发产权改革的误区来探讨我国遗产保护区的产权制度安排。通过分析遗产保护区的非均衡性表现及其利益矛盾的主要诱因,研究在这种区域经济非均衡作用下,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和受核心支配的外围区所组成的区域空间的二元结构,提出我国遗产资源保护的补偿机制。解决遗产保护区非均衡发展的区域政策首先要明确的是制度基础问题,即遗产保护区政策机构的设置与组织安排、非营利性组织的制度框架以及选择何种区域政策的工具。实证研究中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非均衡-均衡发展的区域政策是对本研究理论的检验和应用。在理论创新上,本文抽象出区域概念的“遗产保护区”,运用中心-外围二元结构理论,重新解释了遗产保护区中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循环累积因果的过程。运用希克斯-卡尔多补偿原则和次优理论,构造了遗产资源保护的区际补偿模型,提出了对遗产保护区控制旅游建设用地的补偿机制——可移转的土地发展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