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生物防治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ahqm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致的烟草赤星病是烟叶成熟采收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本文在对安徽不同烟区的烟草赤星病菌菌株致病力测定的基础上,对烟草赤星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不同类型致病力菌株的生物学特性、5种胞外酶活性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哈茨木霉TH-1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安徽省烟草赤星病菌的致病力分化采用刺伤接种法对从安徽省不同烟区采集的烟草赤星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接种K326烟草后所致病情指数的大小可供试菌株致病力划分为致病力强、中等、弱和不致病4种类型,其中强致病力类型2株,GY41和GZ5,病情指数分别为78.7和68.5;中等致病力类型6株(GY31、GY32、GY52、GZ3、GZ4、GZ8),病情指数在10.3~35.2之间;弱致病力类型5株(FY2、FY3、GZ7、FYl、GY42、GY51),病情指数在1.2~8.0之间;不致病的有2株(GY11、FY4)。上述结果说明,安徽烟草赤星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在不同烟区间和同一烟区内均存在不同致病力类型的菌株,致病力类型的分布与菌株地区来源有一定的相关。2烟草赤星病菌不同致病力类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在上述致病力分化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选取14株不同致病力类型的烟草赤星病菌株为供试菌株,分别测定了它们的菌丝生长速率、分生孢子产生量(简称产孢量)和粗毒素产量,以探讨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与这3个性状之间是否相关。结果表明,强致病力类型的烟草赤星病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毒素产量均显著大于中等致病力类型及弱致病力类型的烟草赤星病菌株。3烟草赤星病菌胞外酶活性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选取GY41(强致病力)、GZ5(强致病力)、GZ3(中等致病力)、GZ4(中等致病力)、FY2(弱致病力)和FY4(不致病)等6个烟草赤星病菌株为供试菌株,分别测定了菌株在25℃温度下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等5种胞外酶的活性,以探讨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与胞外酶活性之间是否相关。结果表明,强致病力类型菌株GY41,GZ5的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活性均比中等致病力类型及弱致病力类型菌株高;但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的变化不明显且活性比较低。4哈茨木霉TH-1菌株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选取烟草赤星病菌2个强致病力类型菌株GY41和GZ5为供试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杯碟法和显微观察,测定了哈茨木霉TH-1菌株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拮抗作用。对峙培养结果表明,哈茨木霉TH-1菌株对烟草赤星病菌菌株GY41和GZ5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8.90%和66.95%。显微观察发现,哈茨木霉TH-1菌株菌丝可以穿透、缠绕烟草赤星病菌GY41菌丝,表明哈茨木霉TH-1菌株对烟草赤星病菌GY41菌株有比较明显的重寄生现象。杯碟法测定表明,哈茨木霉TH-1菌株孢子悬浮液2500μL、1000μL、250μL处理对烟草赤星病菌GY41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84.87%,78.78%,57.20%,对GZ5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80%,76.57%,56.76%,表明哈茨木霉TH-1菌株孢子悬浮液对烟草赤星病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哈茨木霉TH-1菌株代谢液2500μL、1000μL、500μL处理对烟草赤星病菌GY41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77.63%,60.26,40.11%,对GZ5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76.24%,57.6%,41.63%,表明哈茨木霉TH-1菌株代谢液对烟草赤星病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哈茨木霉TH-1菌株对烟草赤星病菌存在抗生作用机理。综合上述结果可知,哈茨木霉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拮抗作用是通过竞争、抗生、和重寄生等多种作用机制共同实现的。
其他文献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基于其众多的生态功能而被形象地喻为“地球之肾”。湿地功能巨大,和人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人类生存离不开湿地环境。然而世界上湿地正在减少,湿
据相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平均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其中有关滑坡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建设造成的损失比重最大。传统的抗滑支挡结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