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球的制造业也经历了一场深远的战略性整合和重组,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不断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当中。我国的制造业也不例外,由于我国要素市场存在特有的要素价格扭曲的现象,使得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初期,制造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成功地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生产中,并带来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但是与出口规模迅速扩张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的出口贸易利益并没有相应增加,而是使得应由我国的要素获得的利益通过扭曲的价格转移给了国外消费者,并且要素价格的扭曲不仅降低了出口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阻碍了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低端化,从根本上抑制了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脚步。本文首先在整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厘清了要素价格扭曲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影响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劳动力和资本两大要素为例分析了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并运用C-D生产函数法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分技术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得出我国的制造业确实存在要素价格负向扭曲的结论。其次,借鉴Koopman(2010)基于增加值贸易角度所建立的“GVC地位指数”,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了我国制造业总体以及分技术部门的国际分工地位,结果说明我国的制造业总体以及分技术部门的GVC地位指数普遍较低。最后,以劳动力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为主要自变量,制造业各技术部门的GVC地位指数为因变量,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得出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低技术部门国际分工地位呈负向作用,资本价格扭曲对中、高技术部门国际分工地位有抑制作用,并总体分析了资本相对劳动价格更为扭曲使得我国的劳动密集型等低技术行业没有自然衰退,阻碍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拖累了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脚步。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的政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