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历朝历代的刑律在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上都有明确的规定,为了厘清我国古代渎职犯罪形式的发展变化和法律的演变历史进程,本文从最早记载法律制度的《尚书》开始,探寻我国对渎职犯罪的开端,并对历代渎职犯罪的罪与罚及立法活动进行了梳理。《尚书》是记载我国法律制度的最早的一部史书,记载了传说的尧舜禹时期到西周穆王时期的有关法律制度,其中有诸多关于打击渎职犯罪的法律内容。可以说,古代渎职犯罪的刑名与刑罚皆源于《尚书》。而且,根据《尚书》的记载,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渎职犯罪的起源。在秦汉时期,由于选官制度的不同,对于官吏的渎职行为的认定与打击力度较前代更为强劲,在废除“世卿世禄制”的同时,也废除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优待贵族官僚的法律特权,同时,反渎职犯罪的立法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唐明清时期,较之于世袭、荐举等选官制度,科举制是至善至美的、公平、公开及公正的选举职官的方法,其改变了世卿世禄的血缘选官法和举荐的门阀士族制度。与此相适应,打击渎职犯罪的立法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唐律疏议》为历代封建法典之大成,为前承秦汉,下启宋元明清的封建法制的恢宏巨制,是研究渎职犯罪不可缺少的篇章;大明律则是朱元璋三十年的统治经验“日久而虑精,一代法使定”①,与唐律相比,大明律在立法精神上和立法体系上为之一变,并影响着有清一代的立法格局,成为打击渎职犯罪最有价值的法典之一。通过对历代典型法典关于渎职犯罪的考察,本文总结出历史上渎职犯罪的特点,即古代惩治渎职犯罪的法制演进历程是从对事到对官吏职守的历程,对渎职犯罪打击的范围具有广泛性,对渎职犯罪打击体现日趋严厉的趋势,注重打击渎职犯罪的制度建设等。而且,通过对中国古代渎职犯罪的梳理与分析,并与当今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比较,本文对历代渎职犯罪研究的启示是:对渎职犯罪,应以预防为主,打击为辅;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完善打击渎职犯罪的法律体系,并进一步强化权力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