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派别,这些派别在互相争论中有的得以发展,有的则日渐消亡。而在先秦这个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的时代,而儒家却一直没有消亡并且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儒家对先秦乃至如今的社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跟儒家的礼思想是分不开的。儒家的礼文化却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孔子到孟子再到后来的荀子,无论从发展的方式,对于礼的解读,还是对于礼的运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儒家这些代表人物“礼”的思想倾向取决于对“礼”的价值判断。文章首先探讨先秦儒家礼思想的来源,详细的考究礼文化的开始和背景,从“礼”字的出现到礼文化的形成,以及关于古典中礼思想的出处,夏商周礼思想的发展考究,并且明确礼出现的原因及作用,同时发现当时礼的一些问题,为后面评价“礼”的价值标准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儒家代表人物对“礼”的价值评价之差异性。孔子的“礼”要解决人伦秩序的恢复问题,所以以“仁”为本,推崇“人伦之礼”。孟子试图推行仁政,主张恢复人之善性,强调“美德之礼”。荀子认为人“性恶”,倾向于“礼法之礼”。然后分析儒家对“礼”的价值评价之共性。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儒家礼思想的基本构成,如中庸之道,反求内省等来看礼文化思想的实质。第二部分是先秦礼文化思想与其他重要学派的争论与冲突,从与其他思想体系的对比中看儒家对“礼”的态度之共同点。最后是从儒家礼思想的具体运用看儒家价值观念的实践意义及其局限性。第一个方面是“礼”的社会政治价值,这一方面主要是探讨礼文化对治国理政跟人才选拔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是礼的教化作用,这一方面探讨的是礼文化对于国家社会的人的修养这一块的影响。第三方面是家庭伦理宗法价值,这一方面主要是探讨礼文化如何规范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以及对家庭的等级制度的影响。第四个方面讨论的是社会规约和法制方面,谈论的是礼思想对于社会规则的约定还有如何起到相当于法律的作用。第五个方面讨论礼思想的局限性,从而能够更好的发展礼思想。总体来看,先秦儒家的“礼”论虽有所不同,但孔、孟、荀对“礼”的功能与意义都给与高度评价。并力图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