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环节中国际生产分割方式(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以及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出现,东亚形成了以机械产业为核心的国际生产流通体系,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贸易动向。机械产业从整体来看显而易见是技术资本集约型行业,但其生产地点却不完全分布于发达国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组装、装配环节被转移到了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分散布局于各地的生产区块(block),随着链接它们的服务链接成本(运输费、区块间彼此沟通协调的费用等)的降低而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区域内各地的生产据点形成了产业集群,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贸易自由化和各种FTA的签订、运输和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招商引资等政府政策的引导,也大大加快了东亚地区国际生产体系的形成。该国际生产流通体系涉及区域内众多国家,对各国贸易举足轻重,不仅跨越同一产业内的不同生产环节,也包含了不同国家的企业间的贸易。在东亚国际生产网络的发展过程中,拥有越高汇率风险的国家可参与国际生产网络的可能性就越低。因此,汇率波动性作为一种服务链接成本,是企业间竞争时最为关注的不稳定要素之一,企业所在国的汇率稳定性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国际贸易中被重视的关键要素。那么,在东亚国际生产分割体系以及国际贸易网络发展的背景下,汇率的波动性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是否存在着负面影响。本文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波动性对机械产业整体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不同产业部门、不同产品贸易的影响程度不同。总体而言,相比最终产品贸易,中间产品贸易更易受到汇率波动性的影响。同时,本文的实证研究也得到了新的结论:①相比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汇率的波动性对东亚区域内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小。但是2004—2013年的近十年相比1994—2003年的过去十年,无论是世界贸易,还是东亚区域内贸易,汇率波动性对贸易的负面影响都增大了。②东亚区域内贸易中的家电制品的中间产品贸易,与其它行业和产品的国际贸易相比,受到汇率波动性的负面影响更小。因而推测出其国际贸易发展的时间更早,国际贸易体系更加成熟。与之相反的是,电子机械行业的中间产品贸易,无论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还是东亚区域内的贸易,相较其它行业和产品,受到汇率波动性的影响都是最大的。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两点。第一,本文利用20年的数据,以东亚区域内贸易中国际生产分割方式发展最为普遍的机械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将机械产业分为一般机械、电子机械、家电制品、运输机械、精密机械五个细分产业,且每个细分产业下的贸易产品进一步划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分析。第二,将过去20年的数据分为1994-2003年和2004-2013年两个时间区间,来考察汇率波动性对东亚区域内贸易影响随时间的变化及特征。进一步,通过分时间段来比较汇率波动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和对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影响,把握了东亚区域内贸易的特征。通过分地域来比较世界贸易和东亚区域内贸易前十年和后十年随时间的变化,明确了东亚区域内国际生产体系发展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