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标准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以及TBT、SPS措施已经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信息产业等。标准化一方面成为便利国际贸易的手段,对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却在被一些发达国家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标准化与国际贸易也因此成为WTO关注的新焦点。对于我国来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跻身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但我国标准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软肋。因此,为避免在未来发展中处处受制于人,我国必须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对待国际贸易方面的标准化问题,全面分析标准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和制定合适有效的标准化政策,以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效减少标准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和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本文以标准化的贸易效应为研究视角,首先构建了标准化的贸易效应的微观经济理论模型,然后具体分析了标准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效应,并从实证角度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标准化政策建议。文章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章是导论。首先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后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方法借鉴,并分析了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从而奠定了本论文的研究价值;最后扼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首先阐释了标准化与技术标准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其次分析了当代国际贸易新特征与标准化的紧密关联性及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即标准化是国际贸易的技术基础、标准化是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标准化是国际贸易中优势产业形成的关键、标准认证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但由于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等原因,以技术标准为手段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客观存在,而且技术标准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领域,在WTO规则中存在的空间很大,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技术标准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必然联系,技术标准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本章进一步分析了WTO从标准的制订、采用和实施方面以及对发展中成员享有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方面等对与标准有关的措施进行了合理的贸易规制,从而使其对贸易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章建立了一个双寡头模型对标准化对不同技术水平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表明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提高其技术标准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促进作用,而技术水平先进的国家提高其技术水平不仅会对国际贸易产生限制作用,而且可以使得本国厂商的利润和销售量增加,外国厂商的利润和销售量减少。如果各国厂商的技术水平存在差距,那么进口国提高技术标准会导致贸易从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转移到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如果均衡状态下存在国际贸易,技术先进国家福利水平最大化技术标准一定高于使得世界福利水平最大化的技术标准,并且和世界福利水平最大化的标准水平相比,该国厂商的产量和利润都增多,而其它国厂商的产量和利润都减少。因此,技术水平先进国家的技术标准成为本国政府进行贸易保护的政策工具。
第四章首先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与标准化入手,分析认为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的事实、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性以及我国贸易品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必然会受到标准化的影响。然后以我国作为出口国,从局部均衡的角度,分析了主要贸易伙伴标准提高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出口贸易效应,在分析的时候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进行考虑,在短期内,标准化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效应主要是负面的,表现为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条件恶化效应。而在长期情况下,标准化有可能对我国的贸易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贸易量增加,同时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最后分析了标准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现实影响,从而为第七章的分析奠定理论和现实基础。
第五章将标准作为虚拟变量引入引力模型,建立了适合双边贸易流量分析的贸易引力模型,利用多国05类商品(Sitc Rev.2商品分类法中的蔬菜和水果)的双边贸易数据,借助Eviews 6 Beta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普通OLS或Pooled EGLS(Cross-section SUR)模型估计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了以下几种情况:国外(以日本为例)农产品、食品等标准的提高对从我国进口05类商品会产生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我国农产品、食品等标准的提高对我国05类商品出口能够产生贸易促进效应,但由于我国农产品、食品等标准化水平仍然较低,这种效应很有限,而我国农产品、食品等标准的提高对我国05类商品进口基本不能产生贸易保护效应,发达国家低质产品仍然能够进入我国市场。从而为第七章的分析提供实证支持。
第六章以管理体系标准认证为例分析了标准认证的出口贸易促进效应,首先从总体角度、地区性角度及单个企业角度对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数据,利用协整分析验证了标准认证与我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即标准认证数量每增加1%,将会引起出口贸易额增加0.253%;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标准认证与我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质量体系认证数量的增加是出口贸易增长的原因。从而为第七章的分析提供另一个实证支持。
第七章首先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标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前面的分析为基础提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标准化政策建议。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标准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标准化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缺乏话语权,我国GB标准远未形成标准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弱,这使得我国产品质量较低,在出口时受到发达国家标准的限制,同时在进口时不能有效阻止发达国家低质量产品的流入。因此,我国必须不断更新完善标准化体系,实现与国际标准化体系接轨,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大标准化国际参与度,提高我国标准化的国际关联度和影响力,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GB标准品牌;完善我国标准化发展的支撑体系;同时做好标准的国际认证、认可与互认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的标准化水平,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