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进程中,“新历史小说”不同于传统历史小说的写实与演义,也不同于革命历史小说的激昂奋进,“新历史小说”更多地被认为作家在阐释自己心中的历史,所以“新历史小说”中渗透着作家的主观化情感、生命思考以及对整个历史进程的看法与态度。文学界对历史感兴趣的作家跃跃欲试,纷纷将写作视角伸向“新历史小说”创作领域中来,尤以先锋作家更为突出,本论文集中选取莫言的“新历史小说”为研究焦点,总结莫言较有代表性的“新历史小说”的艺术特色,从而试图从整体上鉴定莫言“新历史小说”的文学价值。绪论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新历史小说”概念的标准界定以及创作作品的概况;二是根据“新历史小说”的概念的界定标准试图整理出莫言的历史题材小说中的“新历史小说”,继而对莫言“新历史小说”研究状况进行概述,并以艺术特质为切入点,在吸收国内外莫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探讨莫言“新历史小说”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质。正文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莫言“新历史小说”创作的背景渊源,首先是莫言的童年生活经验,童年的记忆主要是饥饿与孤独,这些烙在作家脑中挥之不去,是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的一个重要载体。其次是故乡的地域文化因素,包括故乡的人文风俗对莫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传统文化对莫言日后写作的帮助等。最后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外国的文艺思潮、作家作品经过译介在中国得以传播,作家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接受,掌握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从而形成独特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相交叉融合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探究莫言“新历史小说”的理性精神,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即对历史真实的颠覆和历史困境中人性的书写。理性精神之于莫言,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莫言在进行“新历史小说”创作时,颠覆了以往的历史观念,将历史融于个人想象之中,开始关注历史观念、政治权利等观念性、概念性的要素,呈现出对客观历史真实的颠覆效果;二是,莫言在理性思考历史的同时也在关注历史过程中人的生存,把人物置于历史的漩涡之中,书写历史之中的人艰难的生存困境。第三部分主要探究莫言的审美意识,包括悲剧意识和荒诞意识。悲剧意识主要从莫言在创作“新历史小说”时濡染的魔幻现实主义气质着手,从母题承接,命运、孤独与死亡入手,分析莫言“新历史小说”中体现的沉重的悲剧意识;荒诞意识主要从时空建构的非逻辑性和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荒诞性以及独特的色彩格调和意象的审美认知入手,分析莫言“新历史小说”所蕴含的历史语义的丰富性。第四部分主要探究莫言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包括两个方面,即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一方面,莫言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积极借鉴西方的写作手法,使莫言“新历史小说”具有鲜明的复调特征、章回体特征和戏剧体特征,而且莫言在进行“新历史小说”创作时也在尝试借鉴书信体小说自说自话的结构叙事。莫言始终秉持用老百姓的思维来写作,正是这种立足民间的姿态,使得作品的叙事语言具有鲜明的乡土性与民间性,主要体现在山东方言的大量使用、歇后语谚语等民间熟语的运用和人物之间外部语言的运用。结语部分主要对莫言“新历史小说”创作的整体概况进行总结,并从作品价值和作家秉持的历史态度论述莫言“新历史小说”中的人性关怀以及对生命与历史的哲学深思,从而对莫言“新历史小说”先锋性与人文性共存的予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