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和趋势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加剧人类环境的恶化,而健康问题已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点领域之一。气候变化除了造成发病、死亡增加的直接健康影响外,还将产生重大的间接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媒传疾病较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流行程度和范围将随气候的不断变化扩大和增加。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然而,我国的有关政策更侧重于气候变化的减缓,在适应方面,尤其是健康领域的适应策略和行动却十分有限。为探索公共卫生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策略,本研究将媒传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应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建立了媒传疾病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选择媒介传播疾病中更为重要的水源性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以血吸虫病和疟疾为例,建立了二级指标。参与一级指标的专家共计59人,参与血吸虫病、疟疾二级指标的专家分别为22和18人,均为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的资深学者和权威人士。经统计分析,疾病监测、科学研究、疾病干预和适应气候变化疾控能力建设成为适应气候变化的4个一级指标,血吸虫病和疟疾的二级指标分别为25和21个。在一级指标中,专家一致认为疾病监测的重要性最高(7.89),协调性最好(变异系数12.02%)。在二级指标中,均以媒介监测的重要程度最高(血吸虫病8.15,疟疾8.16)。为验证本研究提出政策的适用性,以血吸虫病为例,结合当前我国血防策略,对血吸虫病干预的二级指标,即生活、生产环境改造进行细化,在湖北省江陵县设计、实施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试点干预措施,包括淘汰耕牛、改水改厕等,并对适应措施实施前后血吸虫病疫情进行比较,完成了指标的现场应用与评价。本研究表明,针对气候变化对媒传疾病的影响,可以通过专家调查方法构建适应政策的指标,建立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需求,具有实用性、普遍性和可操作性,且现场验证效果较好,能够为卫生部门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