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涎腺恶性肿瘤(malignant salivary gland tumor)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及其生物学意义,并初步探讨V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来自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年1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涎腺恶性肿瘤组织标本共43例,8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CD31和PAS双重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涎腺恶性肿瘤中是否存在VM。 结果:在正常涎腺组织切片中未发现VM结构。16例涎腺恶性肿瘤中存在VM结构,包括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9/33),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1/3),3例粘液表皮样癌(3/4),1例肌上皮癌(1/1),2例腺泡细胞癌(2/2)。观察可见VM结构为由肿瘤细胞围成的无内皮细胞衬附的管道样结构和PAS染色阳性的网络样或管道样VM结构。在肿瘤细胞和管腔间被一层PAS染色阳性物质间隔或被PAS阳性物质填充。部分病例中可见VM结构与相邻的CD31及PAS阳性血管相通,可在管腔中发现红细胞。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腺样-管状型与实性型之间VM、MVD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腺样-管状型与实性型VM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而MV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0.05)。 结论:1.涎腺恶性肿瘤中存在 VM。2.涎腺腺样囊性癌中有 VM结构存在的其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