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恶性肿瘤中拟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及临床意义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uzh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涎腺恶性肿瘤(malignant salivary gland tumor)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及其生物学意义,并初步探讨V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来自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年1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涎腺恶性肿瘤组织标本共43例,8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CD31和PAS双重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涎腺恶性肿瘤中是否存在VM。  结果:在正常涎腺组织切片中未发现VM结构。16例涎腺恶性肿瘤中存在VM结构,包括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9/33),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1/3),3例粘液表皮样癌(3/4),1例肌上皮癌(1/1),2例腺泡细胞癌(2/2)。观察可见VM结构为由肿瘤细胞围成的无内皮细胞衬附的管道样结构和PAS染色阳性的网络样或管道样VM结构。在肿瘤细胞和管腔间被一层PAS染色阳性物质间隔或被PAS阳性物质填充。部分病例中可见VM结构与相邻的CD31及PAS阳性血管相通,可在管腔中发现红细胞。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腺样-管状型与实性型之间VM、MVD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腺样-管状型与实性型VM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而MV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0.05)。  结论:1.涎腺恶性肿瘤中存在 VM。2.涎腺腺样囊性癌中有 VM结构存在的其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两种牙本质表面清洁剂对Dyract修复V类洞边缘封闭性的影响并进行临床评价。 材料和方法 选择100颗无龋坏的前磨牙在颈部制备V类洞,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用2.5%NaOCl、1
中国古典音乐和其它艺术一样,也是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与时代背景下通过有组织有规律的音乐元素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表达的也是现实生活下人们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从中国古典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通过比较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黏附及合成胞外多糖能力的差异,以及其黏附相关基因spaP-a,spaP-c,spaP-pv和糖代谢相关基因gtfB,gtfC,Srv~+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