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集中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公共隧道,可以有效解决管线传统敷设造成的“马路拉链”、交通堵塞、管线事故频发等诸多城市顽疾,极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生命线”。2015年以来,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在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为解决地下综合管廊投融资和运维管理难题,通过引入PPP模式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运作,在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充分发挥公私双方的独特优势,实现公私合作共赢。但是,PPP模式下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其收费价格直接关系着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和管线单位的切身利益,定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到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稳定运营,因此,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入廊定价与调整机制,既要满足社会资本方及管线单位的利益需求,还要满足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公益性和准经营性的目标,是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经济学、运筹学以及系统理论等相关学科的原理,结合PPP模式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特点,对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入廊定价与调整机制进行研究。首先在对地下综合管廊的相关知识和PPP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PPP模式在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系统论述了准公共产品及其价格理论和PPP模式下准公共产品定价的特殊性,并对本文入廊定价与调价中所采用的多目标规划理论及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论述。其次,运用文献研究法识别并分析包括项目利益相关方、项目自身特征、项目外部环境三个维度的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价格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借助系统动力学模型解析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价格形成机理。再次,论述了多目标规划在综合管廊PPP项目入廊定价中的适用性,从三方满意的角度构建了综合管廊PPP项目入廊定价多目标规划模型;在研究多种费用分摊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费用最优组合分摊模型,并通过对某市新区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实证分析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最后,在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调价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原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项目价格形成和入廊定价模型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所构建SD模型对调价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将系统动力学与多目标规划耦合模型(SD-MOP)应用于价格调整,并设计出SD-MOP耦合模型的调价运作流程及调价触发条件,为保障调价顺利实施设计了调价流程。基于定价建模分析和调价仿真分析提出了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定价调整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为以下问题提供参考:一是对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价格形成机理的解析,为形成合理的入廊价格制度和入廊定价提供参考。二是构建了多方满意的入廊定价模型和分摊模型,该模型能够实现各方利益均衡、满意度提高,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和管线单位积极入廊。三是探索提出基于SD-MOP耦合模型的调价机制,该耦合模型能够保证各方利益均衡、满意度提高,可为后续综合管廊PPP项目调价研究和其他领域PPP项目调价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