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后贷款人安排与金融监管、存款保险一同构成金融安全网,其中最后贷款人安排直接影响危机时期金融体系的稳定进程。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比较分析历史上几次大危机,包括此次次贷危机中最后贷款人安排的内容(包括实施救助干预的时机、救助方式、救助效果、道德风险)。讨论金融危机相关的理论,并提出完善中国最后贷款人安排的政策建议。本文的观点是最后贷款人对于解除危机是必要的,而且只有适当的最后贷款人安排才能有效的降低危机对金融体系的冲击。论文采用了归纳演绎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方法,对20世纪几次大的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的最后贷款人安排进行了分析。论文的框架大致如下:第一章导言介绍论文选题背景,相关定义及内涵,论文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第二章为理论综述,介绍中西方该领域理论的研究现状;第三章为20世纪几次金融危机以及次贷危机最后贷款人执行的案例分析;第四章对比美联储以及IMF执行最后贷款人安排的异同;第五章分析中国最后贷款人安排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本文结论主要为危机初期,最后贷款人一定要及时采取救助措施,不仅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还能降低救助的成本;救助方式上要对具有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的机构采取区别性救助措施,前者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窗口操作等方式,后者则应利用私人部门的资金开展救助;道德风险防范方面要在危机救助事后进行披露,“适时”采用“建设性模糊”原则,组织私人部门参与救助,建立权责分担机制等配套措施。中国最后贷款人安排建设要着重解决道德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