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和地图学为研究理论基础,以西洞庭湖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矢量图为主要数据源,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确定影响景观格局的环境敏感主导因子为:地貌、坡度、坡向、林龄结构这4个因子,确立林分优势树种为景观划分的植被因子,结合森林景观类型环境耦合度,以5倍林分平均高为半径的圆面积作为其影响域,构建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要素分类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平台下,生成研究区9类森林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及其属性数据库。以此为基础,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3.3,在面积度量、边缘指标、形状指标、多样性及分布指标四个方面选取17个景观格局指数,分别从景观斑块水平、景观类型水平以及景观水平三个层次上计算其格局指数,利用计算结果针对不同景观要素类型和景观斑块特征对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并以行政区划为区分,将西洞庭湖区分为8个不同区域,分别计算这8个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对8个区域的森林景观分布格局进行横向比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西洞庭湖区9类森林景观类型分布比例不均。整体范围内各类森林景观地位存在差异,以经济林类、松木类、阔叶类为主;在某些区域范围内部分几类森林景观控制整体景观,导致区域范围内多样性程度不高。桃源县的慢生阔叶类、鼎城区和汉寿县的经济林类、澧县的松木类均在区域内占较大比重。(2)西洞庭湖区9种森林景观要素均以小斑块(<10hm2)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斑块数的94.42%,中、小斑块之和占斑块总数的99%以上,大斑块主要分布在经济林类、慢生阔叶类以及竹类中;超大斑块和巨斑块主要分布在竹类和慢生阔叶类景观中。对于年龄结构,松木类、中生阔叶类、杉木类三种景观类型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属稳定型结构,以中龄林为最多;慢生阔叶类、速生阔叶类这两种景观类型属增长型结构,以幼龄林为最多。(3)西洞庭湖区各森林类型的边缘密度总体上均不高,其中经济林类、松木类和杉木类的边缘密度高于其它类型,这三者边缘生存比例大,受人为活动干扰强烈,大面积的天然斑块少;在形状指数上,各景观类型的不规则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济林类>松木类>杉木类>慢生阔叶类>速生阔叶类>灌木类>竹类>中生阔叶类>柏木类。西洞庭湖区各森林景观类型的聚集程度(AI)由高到低依次为:竹类>慢生阔叶类>中生阔叶类>灌木类>速生阔叶类>经济林类>松木类>杉木类>柏木类,散布与并列指数(ILI)由高到低依次为:竹类>中生阔叶类>灌木类>杉木类>柏木类>慢生阔叶类>松木类>经济林类>速生阔叶类。(4)各区域景观形状指数比较以桃源县的最大,其斑块形状不规则程度最高,鼎城区、澧县、临澧县、汉寿县依次排在其后,津市市、安乡县和武陵区的景观斑块形状则较为规则,其景观形状指数较低。(5)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面积最大的是桃源县,远大于其它区域,森林景观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桃源县>鼎城区>澧县>汉寿县>临澧县>津市市>安乡县>武陵区;各森林景观类型的主要分布状况是:慢生阔叶类、杉木类、中生阔叶类主要分布在桃源县,经济林类、竹类主要分布在桃源县、鼎城区和汉寿县,松木类主要分布在桃源县、澧县和临澧县,灌木类主要分布在桃源县和澧县,速生阔叶类主要分布在鼎城区、汉寿县、临澧县和澧县,柏木类零星分布在鼎城区、澧县和临澧县。(6)在森林景观水平上,西洞庭湖区景观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多样性较高,但是各景观类型面积分布不太均衡,同类型景观较为集中,且存在一定的破碎化趋势。综合比较表明:各区域中桃源县的景观分布格局最好,各景观类型面积分布较为均匀,异质性最高,斑块间的连通性和稳定性比较高;鼎城区、汉寿县、临澧县、澧县、津市市次之,区域内有少数种优势景观类型,异质性较桃源县差;安乡县和武陵区的同类景观比较聚集,优势景观类型明显,景观相对均质,不同类型景观间的连通性较差。研究结果在景观尺度上分析了西洞庭湖区森林资源结构现状,为在景观尺度上对森林斑块进行空间优化配置和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