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段下部碳酸盐岩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沙一下碳酸盐岩的沉积微相、储层特征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特别是利用测井资料识别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的研究程度远远不能适应研究区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以上难点本文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沉积微相、储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
首先,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碳酸盐岩薄片镜下鉴定,结合其它各种地质手段,确定研究区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其次,结合单井相与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形成环境和相邻沉积相间的关系,以此来确定沉积相及微相类型。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岩性、测井曲线特征、测井参数值特征,建立了各种沉积微相的识别方法。最后根据单井相、测井相和剖面相对比,确定了研究区目的层的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并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
在储层特征研究方面,一是通过对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特征、储集性能特征及储集物性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储集层的评价标准。二是依据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碳酸盐岩的平面展布特征、储层的物性特征对有利相带进行了预测。
沉积微相研究表明,研究区西部早期颗粒滩、云灰湾和云洼均较发育,晚期仅发育云灰湾,而东部始终发育云灰湾和云洼微相,各时期变化不大。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的储渗空间是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生物灰岩和鲕粒灰岩等具有较好的物性;泥晶白云岩和泥晶灰岩的物性条件次之,但裂缝发育的层段物性有明显的改善。将研究区沙一段下部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分为四类:颗粒滩发育的地区以Ⅰ类储层及类储层为主,云洼和云灰湾发育地区以Ⅲ类和Ⅳ类储层为主,裂缝发育的云洼发育可以达到Ⅱ类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