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是关于初中二年级学生英语成败归因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年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执行某一行为所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行为信念。海德首次提出归因理论,后由美国心理学家韦纳逐渐完善。韦纳主要以成败归因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是解释动机的两种重要的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此研究目的主要是研究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方面是否有不同,自我宣称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和不成功者在英语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方面是否有不同,学生的英语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水平是否相关。本文研究假设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之间在英语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可能存在不同,学生的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107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随后对其中的八名学生进行了访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查数据由SPSS 13.0进行分析统计,其中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样分析和相关分析。随后学生访谈也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的分析结果,同时也证实了作者的研究假设。本文研究发现:(1)初中二年级学生总体上有着积极的归因,但是学生内部对归因的因素存在在着较大差异。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能达到学习目的的信心感充足。(2)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归因方式。高水平的学生更倾向于积极的、明智的归因。(3)认为是成功英语学习者的学生和认为是失败学习者的学生对归因有着不同的观点。成功者更强调把成功归因于努力。(4)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英语水平有很好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英语考试中能取得更高的英语成绩。(5)认为是成功英语学习者的学生和认为是失败学习者的学生之间对自我效能感也存在显著的差别。成功的学习者比失败的学习者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6)归因、自我效能感和英语水平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英语成绩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成功归因情况时,努力因素与英语成绩和英语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运气和情景因素与英语成绩和自我效能感成负相关,且运气相关显著。失败归因情况时,能力、情景和运气因素与英语成绩和自我效能感成显著负相关。努力因素与英语成绩和自我效能感成正相关,但不显著。本文研究结果验证了学生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针对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引导积极归因和加强自我效能感的建议。对以后的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