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中国已然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发展中大国,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深刻的社会矛盾渐渐浮现出来。其中近两年最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住房市场上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市民族群——“夹心层”,以及为解决这一问题,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各级政府纷纷响应的“公租房”的住房制度与居住区建设规划。两江夹峙的山地城市是重庆市突出的特点。那么“公租房”如何落脚并适应重庆市这样的山地环境?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问题,而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此,对“公租房”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揭示这一特殊居住形态的全貌,对政府行为学术给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系列研究阵容中,有一个领域是“景观形态学”,因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公租房”建设必然存在“景观形态学”设计的诉求。本论文的切入点正在于此。文章分为三部分共六章来思考、分析和阐述。第一部分通过文献梳理、模式比较和实地调研,以“景观形态”为逻辑起点,以重庆“公租房”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景观度”、“多维景观”、“高视点景观”等“公租房”住区景观形态学理论概念。第二部分运用景观形态学方法论类型的学科理论,从构成元素与评价原则、住区基底与住宅建筑入手,提出对山地城市“公租房”住区的景观形态学特征分析,编制方法程序、组合设计要素、进一步完善山地城市“公租房”住区景观形态设计方法原理及其应用途径。分门别类从造景、组景、对景、题景四个层面系统归纳住区景观形态“构景”设计原理。重点研究由于山地地形地貌地物引发的一系列特殊景观形态学设计问题,尤其在建设部颁发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条例的基础上对“高视点景观形态”、“浅进深景观形态”、“拟态化景观形态”等的设计进行阐述和论证。实践激励理论研究、理论需要实践检验,第三部分从操作初步建构的理论开展个案研究,对即将建成和已经动工的四个重庆“公租房”住区的“景观形态学特征”考察和评估,为重庆市后续建设的“公租房”住区提出景观形态规划与设计方案参考。“公租房”是个充满变数的复杂社会现象,“景观形态学”是提高“公租房”住区设计品质不错的方法论,是建立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和谐的住区景观形态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