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干预试验,观察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血糖控制及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随机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内分泌门诊及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和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各55人(年龄35-71岁),两组年龄、性别相匹配。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2、方法基线牙周检查,包括全口余留天然牙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并采集晨起(8点~10点)静息状态下空腹8小时肘静脉血,立即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两组均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包括口腔卫生宣教、超声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2-4次),并在两周内完成治疗。治疗后6周和3个月再次进行牙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含量。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运用t检验、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双变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时DMCP组的出血指数(B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高于CP组(P<0.05)。2、两组治疗后各项牙周临床指标PD、CAL、BI、PLI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周相比,仅DMCP组PLI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仅DMCP组治疗后3个月与基线相比的HbA1c显著降低(P<0.05)。4、治疗后6周、3个月与基线相比,DMCP组、CP组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周相比,仅CP组血清IL-6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5、基线时A2组(血糖控制较差者,HbA1c≥7.00%)仅FPG、HbA1c显著高于A1组(血糖控制较好者,HbA1c<7.00%)(P<0.05)。两组治疗后PD、CAL、BI、PLI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与6周相比,除A2组PD和PLI,A1组PLI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项牙周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基线相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血清IL-6、A2组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与6周相比,仅A2组HbA1c显著降低(P<0.05)。6、DMCP组和CP组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仅DMCP组基线与治疗后3个月CAL的差值、HbA1c的差值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7、DMCP组以及所有患者治疗前后HbA1c的差值(⊿HbA1c)与基线HbA1c水平相关(P<0.05)。结论1、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牙周炎患者,提示炎性因子在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牙周非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并改善其糖代谢以及局部和全身的炎症状态。3、血糖控制水平不一的糖尿病患者对牙周非手术治疗的反应不一致。本研究表明牙周非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较差者的糖代谢,而对血糖控制较好者的糖代谢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