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爱丽丝·门罗因短篇小说集《逃离》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加拿大作家。作为一名短篇小说大师,门罗被称为“加拿大的契诃夫”,并因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在世界广获赞誉。获得诺奖之前,门罗早已名扬国内外文学界,她获得过三次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两次加拿大吉勒文学奖,两次英联邦作家奖,以及2009年的布克国际文学奖。门罗所著的14部短篇小说集,每一部都呈现出独特的门罗叙事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门罗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大多集中于“女性主义”和“叙述技巧”两大领域,且对于门罗叙述技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门罗早期的作品;但国内研究却凤毛麟角,尚处于起步阶段。就门罗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而言,国内的门罗研究相对滞后。本论文旨在对爱丽丝·门罗小说集《逃离》中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机缘》进行叙事学分析。依据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和中国叙事学研究学者申丹的叙事学理论,本论文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三个层面,对《机缘》小说的文本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研究。除了引言和结论,本论文包括三个章节。论文的引言扼要介绍了爱丽丝·门罗及其作品,之后对国内外的门罗作品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并介绍本论文文本分析依据的理论以及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讨论《机缘》的叙事时间,分别从时序、时距和时间频率对文本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旨在发现其灵活跳跃的时间维度对塑造角色特点以及表现角色心理所起到的作用,并对《机缘》中叙事时间的技巧进行了总结。第二章分析《机缘》小说中主要运用的两个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内聚焦视角和第三人称外视角,分析其小说中多维的人物视角及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第三章对《机缘》中的叙事话语进行了尝试分析,对小说中的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方式,具体阐释了《机缘》中呈现的四种人物话语。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况总结,综述门罗叙事特色,总结其叙事技巧,并指出本论文的不足之处。本论文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三个方面对《机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事分析,并借此得以领略爱丽丝·门罗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叙事学手法。小说中所使用的叙事学手法,均在展现小说人物特征和深化小说主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