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机缘》的叙事学分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爱丽丝·门罗因短篇小说集《逃离》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加拿大作家。作为一名短篇小说大师,门罗被称为“加拿大的契诃夫”,并因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在世界广获赞誉。获得诺奖之前,门罗早已名扬国内外文学界,她获得过三次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两次加拿大吉勒文学奖,两次英联邦作家奖,以及2009年的布克国际文学奖。门罗所著的14部短篇小说集,每一部都呈现出独特的门罗叙事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门罗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大多集中于“女性主义”和“叙述技巧”两大领域,且对于门罗叙述技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门罗早期的作品;但国内研究却凤毛麟角,尚处于起步阶段。就门罗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而言,国内的门罗研究相对滞后。本论文旨在对爱丽丝·门罗小说集《逃离》中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机缘》进行叙事学分析。依据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和中国叙事学研究学者申丹的叙事学理论,本论文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三个层面,对《机缘》小说的文本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研究。除了引言和结论,本论文包括三个章节。论文的引言扼要介绍了爱丽丝·门罗及其作品,之后对国内外的门罗作品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并介绍本论文文本分析依据的理论以及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讨论《机缘》的叙事时间,分别从时序、时距和时间频率对文本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旨在发现其灵活跳跃的时间维度对塑造角色特点以及表现角色心理所起到的作用,并对《机缘》中叙事时间的技巧进行了总结。第二章分析《机缘》小说中主要运用的两个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内聚焦视角和第三人称外视角,分析其小说中多维的人物视角及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第三章对《机缘》中的叙事话语进行了尝试分析,对小说中的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方式,具体阐释了《机缘》中呈现的四种人物话语。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况总结,综述门罗叙事特色,总结其叙事技巧,并指出本论文的不足之处。本论文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三个方面对《机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事分析,并借此得以领略爱丽丝·门罗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叙事学手法。小说中所使用的叙事学手法,均在展现小说人物特征和深化小说主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话轮转换是会话的基本组织形式。在会话中,会话参与者交替发话,并且运用话轮转换策略来获取话轮、维持话轮以及放弃话轮。前人研究表明,会话以话轮为单位,遵循话轮转换规律,但研究
近年来,中国电影蓬勃发展,成功走出国门,并受到外国观众喜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中国电影对于传播中国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显然,成功的字幕翻译至关重要。在字幕翻译领域,西方国家很
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些共同的革命精神,站在长久执政,实现革命转变的历史高度,告诫全党牢记“两个务必”。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他意味深长地对同志们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他充分预见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将是一场时间漫长、难度空前的“赶考”,“考个好成绩”需要全党同志长期不懈牢记“两
《呼啸山庄》中波澜起伏的情节、哥特式的汹涌澎湃的情感和壮丽精辟的语言,为这部小说在世界上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它被公认为是用英语写作的最经典的小说(特别是最好的哥特小
英语介词是英语中一个使用相当高的词类之一,其形式虽然简单但其意义较为复杂,对英语习得者异常困难,对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也构成一定障碍。目前,对英语介词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二ОО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对全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总结。首先,我代表中共四川省委,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县市区委书记,表示热烈的祝贺!  85年前,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波澜壮阔的斗争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85年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