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越来越无法满足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会计环境的每次重大变化都引发了新的会计需求和改革。会计环境的变迁,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公允价值就是会计环境变化的产物。会计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计量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新会计环境,以FASB为首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了公允价值这一全新的计量属性,并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我国自1997年首次提出公允价值后,人们便纷纷讨论这种新的计量属性在我国是否适用。其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可谓是一波三折,经历了“先用后弃,弃后又用”这么几个阶段。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由“是否需要采用”转向了“怎么更好运用和完善”。我国也加快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于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最大的亮点就是重新启用了公允价值。然而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界和会计界关于是否要继续使用公允价值有了争议,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是这场危机的直接根源,要求取消或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而会计界认为金融危机是个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公允价值虽是这场危机中的蝴蝶,但不是危机的根源,呼吁继续使用公允价值。我国学术界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环境及应用难点也进行了探讨。那么我国到底是否具备应用公允价值的土壤呢?在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又将何去何从呢?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带着这样的问题,对公允价值在国内外的应用环境及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同时也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给出了建议,并最终得出结论,公允价值仍将计量未来。